24年前,一樁重組收購案轟動全國,一家知名民營企業收購一家著名國企。筆者當年作為媒體人寫出了一篇激情飛揚的長篇報道《相遇一九九八》,這篇報道幾乎是落筆成章,一氣呵成,今天想起來,那份怦然心動仿佛如昨。
忍不住翻開發黃的四川日報,《相遇一九九八》這篇報道中有這樣的描述:“有私營企業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有國營大型企業無可匹敵的技術、產品、市場優勢,雙方優勢互補——要的就是這個不同血緣的雜交優勢,越早實現兩者的結合,越早跨向市場經濟的快車道”。
當時面對記者的問答,記得夏朝嘉豪邁地說到:我習慣于旋風式的突進!
事實的確讓飛球集團刮起了一陣旋風:禾嘉要通過重組構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閥門產業基地、科研開發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
夏朝嘉當年的旋風式計劃并非妄言,從1993年開始,慣于踐行“蛇吞象”邏輯的禾嘉,已經先后與10多家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從作坊式生產組奇跡般地壯大為數十億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之業績是完全足以服眾的了。
盡管如此,那次重組換血的代價卻是禾嘉始料未及的。當喜慶的光環散去,祝賀的賓客離場,剩下了三個赫然關鍵詞:職工安置、還債、技改。
當年,雄心勃勃的夏朝嘉有足夠的底氣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攻克了職工安置、還債、技改三大難題,給飛球增壽12年,讓飛球這個舉步維艱的巨人復活了。
——解決了飛球集團6000多名全民所有制員工和700多名所“代管的大集體職工”,對所屬企業在冊職工在住房公積金、醫療、勞動保護、社會保險、養老保險、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妥善安置。
——全部歸還了收購時2.3億元的企業債務,完成了收購時存在的少數股權的收購工作,企業的歷史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投入1.5億元巨資實施技術改造,一次性買斷美國通用電氣(GE)旗下新比隆公司現有的閥門技術,對所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成功研制長輸管線大口徑全焊式鍛鋼球閥,填補了國內空白,完成國家下達的西氣東輸重大技術裝備的攻關任務。為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務院政研室對企業“以國代進”的突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企業被授予“西氣東輸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時光如梭,再說重組飛球的第二個12年。彼時,禾嘉對于飛球盈利的期許應該成為主旋律了吧,然而,命運再次無情的考驗著投資人。由于一些來自于經營之外的不可抗力因素,飛球公司仍然沒有盈利,而且還將繼續投入。許多同行皆認為“虧大了”,一時間,“退出“、”賣掉、止損”之聲不絕于耳,而事實上,后12年飛球也一直處于企業自我修復,自我療傷的休養生息狀態,至今未給集團交過一分錢。為此,24年來夏朝嘉接受過不少的記者采訪,他每次都坦言:“我對自己選擇和堅持從來就沒有后悔過,禾嘉集團既然收購了飛球,飛球就是禾嘉這個大家庭里的一員。既然是一家人,就應該同甘共苦,共渡難關”。
24年算不算長——作為人的一生中需要輪回兩輪生肖了,占去了一個甲子的五分之二。面對這么一種24年只有投入沒有收入的同甘共苦,能夠解釋的緣由唯有情與義二字,這也許是夏朝嘉一直以來所特有的公益心和慈善情,不知不覺,不聲不響,潤物細無聲。
禾嘉24年的至德至善,正好暗合了中國人傳統道德中的德善感神的因果邏輯。如果說之前上蒼賜予飛球僵死之軀12年壽數的,讓飛球得復活,那么,之后上蒼又賜予飛球12年的去病揚疾,生機勃勃——
2020年,這座遠離自貢市20多公里,建廠62年孤軍深入的“內遷廠”,從自貢市郊太原井整體搬遷入駐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貢市板倉工業園區,禾嘉集團部署了立足長輸管線球閥、開拓化工成套裝置閥門和研發智能控制閥三大發展方向,以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賦能飛球的戰略目標。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集團在此共建閥門研發、生產、檢測、銷售一體的“飛球閥門制造基地”,飛球將以科技創新走上了產業復興之路。
同年,自貢市泵閥產業聯盟成立,飛球被自貢市120家泵閥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推舉為主席成員單位。
當年,夏朝嘉在重組收購時說的那句“禾嘉是一家負責任的公司”之承諾,在以后長達24年的日子里逐步兌現。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當年,夏朝嘉規劃的“禾嘉要通過重組構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閥門產業基地、科研開發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的宏偉大業也正在逐步呈現。
讓我們再次回到24年前四川日報《相遇一九九八》的那篇報道,我們有幸檢視了夏朝嘉24年的承諾,24年的兌現——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