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云普 通訊員莊嚴)作為油水井的“保健醫”,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始終把油田開發難點作為服務重點,以效果、效益、效率為追求目標,努力為油田開發提供動態監測保障。截至8月23日,這個分公司完成油田內部測試工作量4萬余井層次,完成年計劃的68.5%。
優化分區,運行提效。針對工程大修井“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這個分公司重新劃分油田外圍、南區、北區3個服務區塊,健全工作量分配機制,就近部署生產大隊和測井班組,實現了生產運行區域優化、生產能力逐步平衡、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實施工程大修井區域保障優化以來,施工班組平均到井時間縮短了1.5小時,施工效率提高了18.8%。
靈活調配,綜合創效。這個分公司持續加強一線員工復合能力培養,推進建設綜合型測試小隊和復合型班組,持續提高單班創效能力。綜合型測試小隊和復合型班組打破了隊伍、人員、設備的運行界限,最大限度保障了資源利用率,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目前,這個分公司有綜合型測井小隊16支、復合型班組11個,實現了技術能力和服務效率雙提升。
聚焦重點,專班保障。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聚焦剩余油挖潛、儲氣庫建設、套損預防治理、頁巖油開發等油田開發重點領域,研究確立了10項科技重點工作,開展了4項分公司級科技項目攻關,同時組織成立頁巖油監測工作專班、脈沖中子氧活化測井儀產品化專項工作組,定期匯總科研項目和專班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年初以來,這個分公司采用連續油管技術,對水平段超過2000米的頁巖油井進行套管狀況檢測評價,實現了超長水平段水平井帶壓測井領域的新突破。
數智服務,賦能發展。這個分公司突出科技創新,打造數字化服務新業態,率先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高效精準解釋測試資料。截至7月中旬,試井資料智能解釋已推廣應用216井次,解釋時間由25至40分鐘縮短至10秒;測井資料智能解釋在測井深度校正、井下工具識別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校深精度提高4倍,工具識別準確率達95%,資料解釋效率提高5倍以上。他們還著力研究智能測試體系構建,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完善遠程測井系統功能,目前已應用于注入剖面測井、工程測井148井次,實現動態監測數據多地域同步采集,不斷推進生產測井向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