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英 通訊員左博文)農業廢棄的稻殼和來自油井的采出液沉積物,這些成本低廉的材料如今都成了驅油的基底物質。8月9日,記者從大港油田采油工藝研究院了解到,基于以上兩種物質研發出的微納米驅油劑,應用成本較常規產品降低30%以上,打開了綠色驅油的新天地。
近年來,納米材料在提高油氣采收率領域取得較大進展。然而,納米驅油體系仍面臨原材料成本高、與地層配伍性差等諸多難題,而微納米驅油體系具有制備成本低、易獲取,粒徑分布寬、與地層配伍性高等特點。
大港油田技術團隊針對性開展系列研究攻關,經過數百次實驗研究,歷時4年時間,先后研發出微納米碳化稻殼調驅劑、微納米采出液沉積物驅油劑兩套綠色低碳微納米驅油產品,豐富了調驅、驅油體系系列,實現了綠色環保與降本增效“雙贏”。
微納米碳化稻殼調驅劑選材廣泛,破除了顆粒類調驅劑低成本與高性能難以兼顧的瓶頸。技術團隊首次將成本低廉的農業廢棄物稻殼作為新型顆粒類調驅劑用材,從根本上解決了顆粒類調驅劑的成本難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將油井采出液沉積物用作微納米驅油劑原料,在實現資源深度利用的同時,沉積物處置成本也大幅降低。該技術還降低了地面環境污染風險,可有效保證土壤和地下水清潔。由于采出液沉積物來源于地層,與地層配伍性強,可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對油氣田企業降本增效和實現“雙碳”目標起到重要作用。
據悉,兩項微納米驅油產品在聯合其他技術申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過程中,得到與會院士、專家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