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釔 通訊員于德周 張元澤 張桂生)7月26日,由海洋工程公司EPC總承包實施的國家管網集團冊鎮海底管道變形缺陷永久修復項目海底管卡安裝成功。這是世界當前使用的最大異形管卡,創6項國內第一、兩項世界首創,為全球海底管道缺陷永久性修復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冊鎮海底管道是甬滬寧原油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設施,其維修項目被國家管網集團列為一號安全隱患治理項目。項目維修所使用的管卡最大口徑762毫米、重24噸、長6.15米,安裝精度達到毫米級,潛水作業飽和度世界罕見,被譽為“世界第一卡”。
海洋工程公司組建了強大的科研攻關團隊,自主設計制作了專用管卡安裝架,采用H形后挖溝機等先進海工裝備,在水下高精度定位、超深后挖溝、超高壓破拆等方面均創國內第一,安裝架安裝方式及水下盲裝三維角度異形管卡為世界首創。
方案設計和前期準備精益求精。施工方案設計完成后,公司邀請了38位國內知名專家先后4次進行論證,對所有作業工序進行了水下試驗及實操訓練。管卡安裝工序是項目的核心,公司提前組織了為期50天的水上水下培訓、模擬訓練和安裝試驗,優化了11項設計方案,掃除了可預見的操作障礙。
多項新技術創國內第一。要在30米水下進行破拆,施工組織難度國內罕見。通過科技攻關,技術人員對H型后挖溝設備進行適應性改造,實現挖深9.5米,國內第一;采用180兆帕全自動水下高壓射流破拆設備,既能高效破除管道防腐層和保護層,又保證管線不受損傷,為國內首次應用;采用精度小于10厘米的Trimble星站差分GPS導航信號,同時使用三維聲吶等進行同步定位,為水下施工提供了三維立體的厘米級定位支持;利用水下全自動三維打點式高精度自動測繪設備,比人工測繪工效提高了10倍,同時以30米水深激光干式倉測量進行精度驗證,兩項技術均為國內首次成功應用;采用海底管道在位監測系統進行管道沉降量觀測,實際沉降量2.5厘米,遠低于7厘米的設計要求,為國內首次成功應用。
攻克管卡安裝世界級難題。項目施工區域位于杭州灣主航道,屬世界三大兇險海域之一,最大水深30米,泥沙含量大,潮流動力強,能見度為零。攻關團隊設計制作了專用管卡安裝架,并采用水下盲裝的方式進行管卡安裝,這兩項技術均為世界首創。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