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繼續位居第一。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等公司表示,手持訂單充足,生產任務飽滿,產能利用率情況較好。同時,行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新船型研發和交付加速推進。
訂單大增
工信部數據顯示,1-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5.2%、50.8%和47.8%。其中,6月新承接船舶訂單達476萬載重噸,環比增長107%;造船完工量422萬載重噸,環比增長64.2%。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新接訂單方面最大的亮點是我國液化天然氣船接單量達到30艘,同比增長6.5倍;按艘數計,占國際市場份額的32.6%。
從企業方面看,揚子江船業集團稱,截至7月6日,揚子江船業今年以來已獲得16艘船舶新訂單,總額達到9.9億美元。同時,中國重工表示,公司手持訂單充足,生產任務飽滿。中國船舶表示,訂單已排至2026年。截至5月底,公司累計手持訂單243艘(2088.7萬載重噸)。其中,LNG船6艘,集裝箱船60余艘。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船舶工業已經走出4月份的低谷,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及卡點問題基本解決。
隨著行業平穩發展,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向好。以中船防務為例,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600萬元-220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9504.26萬元。對于業績改善的原因,中船防務表示,生產效率整體得到提升,產品綜合毛利有所改善,經營現金流大幅好轉。
加快交付
在手訂單飽滿的同時,新接訂單不斷。7月12日,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與中遠海運集團中遠海特簽訂1艘6.5萬噸半潛船建造合同。此外,中國船舶旗下大船集團日前獲3艘8.5萬噸散貨船訂單。
同時,船舶行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訂單交付加快。7月8日,中國船舶集團黃埔文沖公司為德翔海運建造的1900TEU系列集裝箱船“TS XIAMEN”輪交付。6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綠色船舶在廣州南沙交付。
行業盈利能力被進一步看好。中國重工表示,新造船價格持續走高,造船企業迎來量價齊升、業績改善的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光大證券認為,中國船舶作為先進船舶制造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節能環保及高端船型建造。2021年公司新接較多高價訂單,后續隨著產品交付,有望迎來收入規模及利潤水平的大幅提升。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