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煤炭報》刊發了濟寧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撰寫的題為《探索新業態新模式 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添動能》的署名文章,闡釋了“搶抓國家經濟戰略調整的窗口期,超前謀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的濟寧能源路徑。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首先是資源型企業的轉型。作為地處煤城——山東濟寧的一家地方國有企業,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搶抓國家經濟戰略調整的窗口期,超前謀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不斷拉長加粗產業鏈條。這種不斷探索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經營思維,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積極把握歷史發展機遇,立足煤電產業,大力發展港航物流,賦能物貿與金融,做優做強園區經濟,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一批港航物流、高端制造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初步構建了助推城市轉型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突破產業升級。聚焦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打造了高端精密制造產業集群。為盤活因資源枯竭關停礦井(落陵煤礦)的土地廠房等閑置資產,我們相繼引進艾坦姆高端流體控制閥、春輝液壓、信發液壓等11家高新企業入駐精密制造產業園,將其打造成了以流體控制閥、液壓元件為主業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同時,投資45億元落地高端精密合金材料制造(二期)項目、儲能中心、高端球閥生產項目,吸引高端制造產業上下游項目入園,孵化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目前,園區產值已由最初的7000萬元提升至6億元。下一步,我們將利用3年至5年時間,打造濟寧百億級精密制造產業園區。
二是突破產品升級。聚焦新技術、新產品、新動能,通過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實施產品迭代升級,打造了高質量發展升級樣板。傳統煤炭企業強化基礎管理,聚焦提升煤炭產能、精煤產率,使煤炭產品實現品種多元化、高端化。艾坦姆流體控制閥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近10%,實現替代進口品牌業績占比70%。在新能源領域大力發展園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園區儲能中心項目,創建“零碳”工業園區。
三是突破營利模式升級。我們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使命,大力發展港航物流經濟。自港航集團組建以來,我們整合了全市優質港口3家、運輸船舶1200余艘,組建了山東省首支LNG新能源動力船隊,形成港口吞吐能力3300萬噸/年,船舶運力270萬載重噸,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2021年,港航板塊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141.88%;完成港口吞吐量2171.17萬噸,同比增長22.49%,助力濟寧港一躍成為山東吞吐量最大的內河港口。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突出物貿引領,整合“港口、船舶、航道”資源,大力發展物流貿易、數字化經濟,狠抓金融賦能,助推濟寧港由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一是發揮“貿易引領”龍頭作用,組建物貿事業部,建設“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協同上下游、貫通產供需。我們聯合國內大型集裝箱船干線企業,加密開通集裝箱航線,將物流貿易網絡覆蓋全國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已開通“濟寧—武漢”集裝箱班輪等各類航線60余條。沿京杭大運河、瓦日鐵路狠抓上下游客戶開發,走訪客戶230余家,提升貿易合作量。加快智慧港航、大宗商品交易和智慧物流平臺三大平臺建設,帶動“港貿船產建融”等產業要素協同發展。
二是發揮金融資源協同優勢,通過“倉單+保理”模式,幫助港口庫存實時變現。沿瓦日鐵路、新兗鐵路、長江、京杭大運河這一“豐”字型物流大通道,向上對接晉陜內蒙古穩定控制貨源,向下對接南京港、上海港、武漢港等港口,大力發展“鐘擺式運輸”,打造內河港口聯盟。主動開展“敲門行動”,為本土企業“一企一策”提供降低運輸成本方案,加快物流運輸“公轉水”“散改集”,構建“線上+線下”“實體+金融”“物流+貿易”融合發展新格局,為制造業企業降低物流成本1/3以上。我們將在今年籌建大宗貨物交易中心,發展煤炭、鋼鐵、糧食等大宗商品專業交易,逐步培育京杭大運河物資交易的“濟寧價格指數”,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
面向未來,濟寧能源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能源物流產業服務運營商,打造物產天下、聯通世界的千億級大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