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峰 通訊員陳江 王斌) 截至7月9日,長慶油田萬口油井評價挖潛重點工程項目,在鄂爾多斯盆地主力油藏和上產區已累計復產長停井3350余口,累計增油205萬噸,恢復日生產能力2100噸以上,實施效果顯著。
今年,是長慶油田萬口油井評價挖潛重點工程項目攻克長停井復產技術的第5年。在前期實施過程中,挖潛項目組堅持問題導向,注重低阻油層識別、剩余油分布規律等關鍵技術研究,把長停井治理與油藏綜合治理相結合,科學制定復產方案,高效推進長停井復產工作。以不同油藏開發矛盾為主線,堅持分類治理、油水并重,突出長停井治理與油藏綜合治理緊密結合,技術支撐人員與各油區采油廠緊密融合,先后在21個重點區塊開展集中治理,實現油藏的“兩降一提”,共復產重點區塊長停井600余口,提高了油藏整體開發水平。
圍繞水淹定向井、水平井等長停井復產難題,挖潛項目組加大新工藝新技術試驗,通過建立選井標準、優化工程方案、優選關鍵材料等工作,做到“一井一策”,目前共實施水淹井堵水、水平井找堵水等試驗200余口,平均單井日增油1.18噸;在水淹井治理方面,按照“堵壓結合、以堵為主、雙向治理”的思路,逐步形成了大劑量、多段塞的堵水技術,現場試驗70余口井,平均單井日增油1.03噸,含水率降低30%以上,為該類長停井復產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針對盆地侏羅系油藏規模小、隱蔽性強,低阻油層普遍發育等老井復查難題,挖潛項目組技術人員充分發揮地質、測井、工程一體化優勢,通過單井精細解釋、多井剖面分析、油藏綜合研究等工作,強化低阻油層判識技術攻關,突出小層、構造、電性精細對比解釋,分區分層建立測井解釋圖版,確定含油下限標準。通過測井精細解釋,項目組把一批原結論為水層或含油水層,并不具備開發潛力的層位提升為油水層或油層,復產后平均單井日增油達到1.2噸左右,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挖潛項目組在持續開展水淹長停井堵水試驗研究,區塊連片堵水見好的基礎上,立足長停井實施效果,以點帶面,落實油藏規模,實現增儲建產,也為規模實施長停井復產和油藏綜合治理起到了推動和示范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