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通用機械行業政策與市場動態(2022年二季度)

作者: 2022年07月08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隨著疫情好轉,各部門針對制造業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

隨著疫情好轉,各部門針對制造業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園區建設、工程簽約、項目開工等政策與市場信息,看看通用機械行業將享受哪些政策紅利,看通用機械行業有哪些市場機遇!

 

十一部門:“七條鏈”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 的通知》,提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攜手行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工商聯、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十一部門共同印發。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解讀《攜手行動》稱,通過部門聯動、上下推動、市場帶動,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詳情點擊

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以下簡稱《適應戰略2035》),對當前至2035年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作出統籌謀劃部署。

《適應戰略2035》在深入評估氣候變化影響風險、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及挑戰機遇的基礎上,提出新階段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進一步明確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區域格局和保障措施。《適應戰略2035》明確,當前至2035年,適應氣候變化應堅持“主動適應、預防為主,科學適應、順應自然,系統適應、突出重點,協同適應、聯動共治”的基本原則,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范體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詳情點擊

六部門聯合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聚焦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用能領域和重點用能設備,分業施策,分類推進,系統提升工業能效水平;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用能管理,強化標準引領和節能服務,協同提升大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能效水平;統籌優化工業用能結構、數字賦能等對節能提效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工業能效基礎。

詳情點擊

六部門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

工信部等六部門日前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重點用水行業水效進一步提升,鋼鐵行業噸鋼取水量、造紙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5%,紡織、食品、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15%。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力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工業用水量1049.6億立方米,占全國用水總量的17.7%。“十三五”以來,工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2015年的58.3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8.2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89%提高至92.9%。但工業領域節水提效仍面臨產業結構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匹配、部分行業水重復利用率不高、非常規水利用不足、關鍵技術與裝備存在短板等問題。

詳情點擊

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

《規劃》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費18%左右;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和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分別達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太陽能熱利用、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

詳情點擊

七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能源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落實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有關要求,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系統部署。

《方案》堅持突出協同增效、強化源頭防控、優化技術路徑、注重機制創新、鼓勵先行先試的工作原則,提出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等工作目標。《方案》聚焦6個主要方面提出重要任務舉措。

詳情點擊

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

近日,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辦法》),明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或認定標準。

《辦法》不僅對評價認定工作進行規范,更對培育管理提出了系統性要求。優質中小企業的三個梯度,層次分明、相互銜接,既有利于不同層次的企業看清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也有助于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提高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滿意度。開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絕不僅僅是認定一批優質企業,更重要的是通過培育服務、引導帶動,引領廣大中小企業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

詳情點擊

《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實施方案》明確,按照聚焦重點、安全第一,摸清底數、系統治理,因地制宜、統籌施策,建管并重、長效管理的原則,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數的基礎上,馬上規劃部署,抓緊健全適應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快開展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徹底消除安全隱患。2022年抓緊啟動實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項目。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務。

詳情點擊

三部門啟動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指導各地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5年,聚焦制造業重點領域,建立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加大急需緊缺職業工種政府補貼培訓支持力度,推進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工作,優化使用發展環境和激勵機制配套支撐,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

詳情點擊

2022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工作啟動

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技術裝備產品,促進企業節能減碳、降本增效,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能效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2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工作。

推薦的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應滿足“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提效與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具備能效水平先進、技術成熟可靠、節能經濟性好、推廣應用潛力大等特點,特別是推薦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實現全流程系統節能提效的關鍵核心技術。具體包括工業節能技術、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高效節能裝備和產品三類。

詳情點擊

財政部發文支持“雙碳” 力促綠色低碳發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5月30日,財政部印發了《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據悉,《意見》從總體要求、支持重點方向和領域、財政政策措施、保障措施四個方面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意見》提出,2030年前,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推動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2060年前,財政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成熟健全,推動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詳情點擊

銀保監會: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入綠色低碳領域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自6月1日起執行,以引導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指引》共36條,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詳情點擊

水利部:水利基礎設施PPP項目敲定重點

6月9日從水利部獲悉,水利部日前召開推進水利基礎設施PPP模式發展工作部署會議,部署推進水利基礎設施PPP模式發展重點工作,強調在繼續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

根據最新發布的《水利部關于推進水利基礎設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合作方式上,將分類選擇合作模式。針對水利項目公益性強、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的特點,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靈活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T)、建設-擁有-運營(BOO)、移交-運營-移交(TOT)等模式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運營。

詳情點擊

《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向集中與分布式并重轉變。

實施“光伏+”專項工程,結合土地和屋頂資源,分行業、分領域推進光伏發展,力爭光伏新增規模270萬千瓦。近海風電重點推進奉賢、南匯和金山三大海域風電開發,探索實施深遠海域和陸上分散式風電示范試點,力爭新增規模180萬千瓦。結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新增規模約40萬千瓦。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開發,研究探索潮汐能試點示范。

詳情點擊

《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4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給發展氫能做出定位,根據規劃內容顯示:“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多渠道擴大氫能應用市場、 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制造加快培育氫氣制儲、加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布局電解水制氫、天然氣制氫、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制造產業,推進高密度儲氫裝備制造短期加強高壓氣態儲氫建設長期布局低溫液氫、低壓固態儲氫產業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產業區域先發優勢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燃料電池產業集群。”

規劃的內容更多側重技術創新領域和示范項目、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廣州、 佛山、 東莞、 云浮、惠州、茂名、東莞、湛江是氫能園區的聚集地。

詳情點擊

湖北發布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根據《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35年,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基本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系統,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按照規劃,湖北省將圍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統這一目標,打造三大樞紐(全國電網聯網樞紐、全國天然氣管網樞紐、“兩湖一江”煤碳物流樞紐),實施能源“八大工程”——新能源倍增工程、煤電綠色轉型工程、風光水火儲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能源儲備調峰工程、“兩線一點一網”電網工程、“五縱四橫一通道”油氣管網工程、數字能源工程和能源惠企利民工程。

詳情點擊

福建省印發“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

6月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該規劃指出,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實現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25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至2025年,福建省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00萬噸標準煤。2025年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從2020年的48.3%下降至48.2%,清潔能源比重從28.1%提高到33.6%。2025年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8.2%、石油18.2%、天然氣6.2%、非化石能源27.4%(含核、水、風、光、生物質)。

詳情點擊

陜西“十四五”石化化工產業發展“路線圖”公布

近日,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陜西省“十四五”高端石化化工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延伸與耦合產業鏈,推動高端石化化工產業發展。預計“十四五”期間累計新增投資約2000億元,新增產值約600億元,石化化工行業產值達到3500億元以上,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在行業占比超過30%。

《規劃》將提升產業發展基礎保障水平、加速培育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及發揮橡膠化工產業發展優勢、打造“低碳”化工發展新動能作為“十四五”發展重點。同時規劃了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橡膠化工和綠色化工等4個產業集群,其中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產業集群包括煤炭分質利用及下游、煤制烯烴及下游、煤制芳烴/乙二醇下游、煤制油、煉化一體化和煤制化學品及下游產業。

詳情點擊

河北省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

4月10日,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省布局建設新型儲能規模400萬千瓦以上。

規劃提出,在電源、電網、用戶等環節廣泛應用新型儲能,增強源網荷儲配套能力和安全監管能力,推動“新能源+儲能”深度融合,實現一體規劃、同步建設、聯合運行,增強電網和終端儲能調節能力。

詳情點擊

甘肅省屬企業實施新能源產業七大工程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

近日,甘肅省政府國資委印發《省屬企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從現在起到2025年,省屬企業將圍繞新能源資源開發,提升新能源裝機能力,發展風電、光電、輸配電、儲能、氫能、核電、地熱能裝備制造業,實施新能源產業七大工程,努力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體系,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這七大工程包括新能源裝機規模壯大工程、風電裝備產業鏈提升工程、光電裝備產業鏈進位工程、智能輸配電設備制造補鏈工程、新能源設計施工運維協同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和科技創新能力突破工程等。通過七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省屬企業實現新能源新增裝機1200萬千瓦,新能源電站和裝備制造新增投資突破600億元,新增產值150億元。

詳情點擊

遼寧推動核電、抽水蓄能等24個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盡快實施

6月2日,遼寧省政府印發關于印發《遼寧省貫徹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若干舉措》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動能源項目建設。推動核電、抽水蓄能、高壓輸電、LNG儲氣、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等24個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盡快實施。

加快建設徐大堡核電3、4號機組,爭取1、2號機組盡早核準,力爭紅沿河核電二期6號機組年內投運。推進清原抽水蓄能一期工程建設,力爭莊河抽水蓄能項目年內開工。加快華能大連第二熱電廠“上大壓小”項目建設,推進華潤沈陽熱電異地升級項目年內開工。

詳情點擊

湖南“十四五”擬建809個基礎設施項目

5月30日,湖南召開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暨“三大支撐”工作推進會”。會議指出,湖南擬在“十四五”期間完成809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任務,總投資30180.8億元。

據了解,這批項目中今年新開工240個、總投資4262.1億元,續建412個、總投資1.78萬億元,重大前期項目157個,總投資8041.6億元。

詳情點擊

內蒙古啟動“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

6月7日,從內蒙古科技廳獲悉,為將全區“雙碳”科技創新工作迅速落到實處,內蒙古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原則,緊扣自治區“雙碳”領域科技創新總體要求,發布了2022年自治區“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項目第一批技術榜單,面向全國遴選科研團隊,解決內蒙古“雙碳”領域重大科技難題。此舉標志著內蒙古“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項目正式啟動。

此次發布的自治區“雙碳”領域的“揭榜掛帥”項目榜單共包含12個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項目,項目支持資金近1.5億元。

詳情點擊

四川12個重點水利工程集中開工

4月20日,四川省集中開工12個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為268億元,涉及11個市(州)。工程建成后,總庫容及年均供水能力7億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54萬畝,受益人口517萬人,對保障全省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本次集中開工的12個工程分為大型灌區1個、大中小型水庫6個、鄉村水務供水工程3個、其他工程2個,12個工程總投資為268億元。

詳情點擊

山東力爭“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翻一番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于4月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最新印發的《山東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王福棟在會上表示,為助力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落地見效,全省能源結構將實現進一步優化。

具體為,結合天然氣管網和LNG接收站建設,充分考慮地區電力熱力需求、氣源保障等,山東將優先在負荷中心城市和燃氣管道沿線城市,重點布局重型燃機項目;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等區域,合理布局建設分布式燃機項目;在魯北等可再生能源基地,積極發展“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除了全面建成首批“5+2”儲能示范項目,適時啟動新一輪示范推廣行動,山東還將加大壓縮空氣儲能示范應用,重點培育泰安等地區新型儲能基地,支持建設獨立儲能設施,推動新能源場站合理配置儲能設施,引導有條件的新能源項目探索制氫應用;加快推進沂蒙、文登、濰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啟動棗莊莊里、萊蕪船廠、青州朱崖等項目建設,推動儲備站點滾動納規,并開展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站點資源普查,適時啟動開發建設。

詳情點擊

深圳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

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了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細分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這“20+8”產業集群“劍指”制造業立市,對穩住深圳制造業基本盤,保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具有重大意義。深圳對此還立下目標: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詳情點擊

12地”十四五“相關規劃提及核電/核能 都有誰?

各地“十四五”相關政策中,有12地方提及核能、核電。除了大型核電項目,核能供熱小堆或許也將成為未來布局的重點。

吉林省、河南省、貴州省目前還沒有建成投產的核電項目,但是卻都在“十四五”相關規劃中提及核能小堆供熱項目、核能供暖。吉林省表示,積極穩妥推廣核能供暖示范。河南省表示,重點聚焦核能小堆先進技術,在條件適宜地方適時啟動核能供熱小堆示范項目研究。貴州省表示,已列入國家試點示范的核能小堆供熱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進度,力爭在“十四五”開工建設。

詳情點擊

老舊燃氣管道開啟“集中大修”模式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加快開展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今年抓緊啟動實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項目。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務。

此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已發文要求各地政府組織研究制定2022年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計劃,并積極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抓緊推進老舊管網更新改造。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司長蘇潔表示,“十四五”期間,應急管理部將支持配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對大約10萬公里老舊燃氣管道進行更新改造。

詳情點擊

連續四年核準新項目,核電發展前景幾何?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自4月國常會宣布核準山東海陽等三個核電新建機組項目以來,核電“國家隊”近期頻現募資。5月16日,中核集團旗下福清核電與國家電投旗下山東核電均公布了新一輪募資計劃。

我國發展核電已有超過30年歷史。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之后,我國對核電的審批大幅收緊,整個核電建設產業隨之進入低谷。直到2019年,我國核電項目才陸續開閘,打破多年的“零核準”狀態。自2019年以來,共有11個新核電項目獲得核準。

詳情點擊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今年中國水利建設投資預計超8000億元

從水利部獲悉,5月16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吳淞江整治工程(江蘇段)開工。今年以來,水利工程尤其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力推進,充分發揮了水利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作用。據介紹,今年中國將確保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30項以上,預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8000億元以上。

水利部舉行推動2022年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專項調度會商,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總投資618億元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環評報告批復時間較預期提前了5個月;總投資598億元的南水北調引江補漢工程,完成了土地預審(規劃選址)等其他要件辦理,為加快項目審批奠定基礎。

詳情點擊

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機組投產過半

5月30日10時15分,白鶴灘水電站5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這是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的第八臺機組,標志著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已投產過半。截至目前,已投運機組運行穩定、指標優良,累計生產清潔電能超過265億千瓦時,后續機組調試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白鶴灘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僅次于三峽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目前,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建成的水電機組已達到110臺,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基本建成,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裝機容量。

詳情點擊

華龍一號批量化首堆內穹頂封頂

5月28日15時56分,歷時18小時40分鐘,中核二四圓滿完成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內層安全殼穹頂澆筑。該節點的完成標志著1號機組內層安全殼土建施工完美收官,預應力施工具備了先決條件,為項目預定總工期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華龍一號內層安全殼穹頂結構復雜,緊貼鋼襯里,呈曲面球形,半徑最大處約24.5m,壁厚最大處約為2m,其他壁厚約為1m,鋼筋重量約819噸,預埋件約515塊,混凝土總量約4013m⊃3;,澆筑量大;在工期優化的大背景下,加上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持續不斷的高溫、梅雨天氣,給節點完成帶來巨大挑戰。

詳情點擊

“海基一號”平臺主體安裝完工

4月25日消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平臺主體工程海上安裝完成,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臺裝備制造和安裝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對于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海基一號”平臺是一座集鉆井、生產、生活為一體的多功能鉆采平臺,配備了原油工藝系統、南海首套生產水精細處理回注系統等設備設施。平臺總高度達340.5米,超過北京國貿大廈,甲板面積達7700平方米,約為標準足球場大小的1.1倍,總重量近4萬噸,建成后將刷新我國海上單體原油生產平臺的重量紀錄。為降低作業風險,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海上施工作業,“海基一號”平臺采用一體化建造方式,陸地建造一體化率達93%,關鍵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

詳情點擊

國內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儲備項目 世界最大低溫儲罐拱頂吊裝完成

近日,中國化學所屬十四公司承建的國內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儲備項目——江蘇濱海LNG接收站項目,被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報道,節目詳細展示了世界最大27萬立方米低溫儲罐拱頂吊裝的盛況,傳達出大眾對建設鹽城綠能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期待。

江蘇濱海LNG接收站項目,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共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包括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27萬立方米儲罐。其27萬立方米全容式儲罐,是目前全球建造的最大LNG儲罐。

詳情點擊

世界規模最大燃煤電廠碳捕集工程落地

近日,中國能建西北院中標華能隴東基地150萬噸/年先進低能耗碳捕集工程勘察設計項目。該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碳捕集工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國華錦界電廠15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工程二氧化碳捕集規模的十倍。該項目位于甘肅慶陽華能隴東能源基地,依托該基地,正寧電廠2×1000兆瓦工程建設二氧化碳捕集規模150萬噸/年。

項目采用燃燒后化學吸收法捕集工藝路線,二氧化碳捕集率不低于90%,成品純度不低于99.5%,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將全部用于驅油與封存。本工程計劃與正寧電廠工程同步設計、施工、投產,計劃投產時間為2023年12月。

詳情點擊

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完成總裝

5月2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牽頭設計制造的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在廣東茂名完成總裝并舉行拖航儀式。據介紹,“扶搖號”主要部件90%以上在國內完成配套,為未來我國浮式風電規模化發展打下基礎。

“扶搖號”的浮式平臺總長72米、型深33米、型寬80米,搭載中國海裝6.2兆瓦抗臺型I類風力發電機組,機組塔筒高度為78米,輪轂中心高度96米,風輪直徑152米,葉片長度74米,浮體和機組總重量超過4000噸。

詳情點擊

“綠能港”6座世界最大LNG儲罐完成拱頂模塊吊裝

5月17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6座世界單罐容量最大的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全部完成拱頂模塊吊裝。6座儲罐一次性完成吊裝,規模為國內最大。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項目共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包括4座22萬方儲罐和6座27萬方儲罐,預計2023年底全部投產運行后,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江蘇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

詳情點擊

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投產

6月29日,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一期100萬千瓦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正式投產。

風電基地配套建設的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把全球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高端裝備技術、數字信息技術和智慧能源技術與興安盟清潔能源基地相融合,構建了清潔能源全產業鏈開發運營模式,形成了產業幫扶大格局。該產業園具備千萬千瓦級風電裝備研發、生產、維修維護水平和能力,對于完善興安盟地區產業結構,推動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崛起,促進戰略性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詳情點擊

甘肅省首條中長距離輸氫管道在玉門油田開工建設

4月22日上午,玉門油田輸氫管道工程開工儀式在油田煉油化工總廠加氫站舉行,標志著甘肅省第一條中長距離純氫管道正式開工。

項目計劃新建一條直徑200毫米、長度5.77公里、輸氫能力1萬標方/小時、壓力2.5兆帕的輸氫管道,連接玉門煉廠氫氣加注站。工程預計6月底建成投運,屆時將成為甘肅省第一條中長距離純氫管道,可進一步滿足玉門煉廠和玉門老市區周邊企業用氫需求,對加快打造甘肅省“氫能源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建設中國石油“玉門清潔轉型示范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詳情點擊

北疆首個百萬級清潔能源大基地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4月19日,中核集團新華(布爾津)抽水蓄能發電有限公司揭牌在新疆布爾津縣舉行,標志著新疆布爾津多能互補能源大基地建設拉開序幕。布爾津抽水蓄能項目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是中核集團第一個圍繞抽水蓄能電站打造的“水、風、光、儲”一體化大基地項目。

該項目是北疆地區首個百萬級清潔能源大基地項目,以近期中標的裝機規模140萬千瓦的布爾津抽水蓄能項目為基礎,地方政府按照1:4的配套比率,后續將配套建設布爾津河流域水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包括光伏200萬千瓦、風電360萬千瓦。目前,一期15萬風電配套項目指標正式啟動建設。預計項目規劃總裝機規模700萬千瓦。

詳情點擊

第三代國產芳烴技術首套裝置建成投產

6月8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第三代芳烴技術首套工業應用裝置——九江石化89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是國家產業布局的重點項目,成功開車標志著我國芳烴成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顯著提升了我國芳烴生產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將為地方打造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打下基礎。

該裝置采用的是中國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芳烴技術,具有投資成本低、能耗低、催化劑應用效率高等優勢。該技術首次開發應用單塔吸附分離成套技術,將過去的雙塔吸附,變為單塔吸附,吸附劑利用率提高10%,投資成本降低近20%,操作運行也更加穩定。同時,通過對芳烴聯合裝置全流程優化、整體化熱聯合及低溫熱高效利用等能量集成綜合優化利用,該裝置能耗小于220千克標油/噸PX,比同類芳烴裝置減少能耗3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詳情點擊

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

5月16日,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首批核心主裝置在江蘇連云港徐圩新區投料開車成功,這標志著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677億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萬噸,是連云港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化學、綠色環保等多元化產業鏈條“1+N”新格局的核心原料平臺,也是貫通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關鍵核心項目。項目投產后,將彌補烯烴、芳烴等高附加值、緊缺型化工產品國產供給率,實現80%以上的原料和產品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內互供。

詳情點擊

我國首個海上規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集群研究項目啟動

6月28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與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中國北京、廣州、英國倫敦、美國休斯敦四地以“線上+線下”形式共同簽署大亞灣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簡稱“CCS/CCUS”)集群研究項目諒解備忘錄,標志著我國首個海上規模化(300~1000萬噸級)CCS/CCUS集群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規劃,大亞灣區海上規模化CCS/CCUS集群研究項目將聚焦全面解決大亞灣區碳減排問題,助力惠州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

詳情點擊

金陵石化CCUS項目系統配套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5月5日,金陵石化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項目系統配套工程開工報告獲批,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目前,該項目主體裝置已進入詳細設計階段,壓縮機等大型設備進入長周期采購流程,相關系統配套工程已開工建設。

該公司于2021年6月同江蘇油田等3家企業簽約,啟動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項目合作,擬新建一套10萬噸/年CCUS裝置。該裝置以煉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為原料,通過回收、壓縮、凈化、液化、提純等工藝,除去二氧化碳原料氣中的水分,得到高純液體二氧化碳產品,作為石油勘探企業二氧化碳驅油工藝的優質原料,此舉可有效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實現“變廢為寶”。

詳情點擊

長距離管輸氣化煤漿脫水提濃工藝實現工業化應用

6月2日16時,隨著“開啟輸漿泵,向陜化公司輸漿”的指令,130.57立方米高濃度水煤漿通過800余米長的直通管道,從華縣站輸送至陜西陜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氣化大煤漿槽。17時48分,喜訊再次傳來,從終端用戶側取樣化驗結果表明產品濃度、粘度等指標均符合要求。這標志著中國煤炭科工神渭輸煤管道華縣站首批高濃度氣化水煤漿輸送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

神渭管道輸煤項目是我國首條長距離管道輸煤工程,中國煤科武漢設計院作為EPC總承包方,煤科潔能以獨有的水煤漿提濃專利技術和專有裝備,為其末端脫水提濃提供完整工藝包,并作為項目建設PC承包商主導系統聯調。

詳情點擊

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正式投入使用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6月14日宣布,隨著在南海鶯歌海順利完成海底氣井放噴測試作業,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已具備深水水下采油樹成套裝備的設計建造和應用能力。

水下采油樹是海洋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構建水下油氣井生產管柱的基礎,該裝備重量達到55噸,由超過2500個零部件組成,具備安全隔離儲油層、保證井下作業安全等功能。長期以來,全球僅有5家歐美公司掌握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建造技術,導致該裝備采辦周期長、價格高、維保難。此次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工程化示范應用項目的投用進一步驗證了該國產裝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標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邁出關鍵一步。

詳情點擊

浙江三門核電二期工程開建

6月28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三門核電3號機組核島反應堆澆筑第一罐混凝土,標志著國家重大能源項目——浙江三門核電二期工程正式開工。據悉,二期工程將建設兩臺采用CAP1000技術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單臺機組裝機容量為125.1萬千瓦,機組設計壽命為60年,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200億度,相當于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500萬噸,將有力推動浙江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保障華東電網和區域能源供應安全。

今年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陸豐3個核電新建機組項目。具體而言,浙江三門核電二期、山東海陽核電二期項目均采用國產化CAP1000技術,廣東陸豐核電項目采用華龍一號技術,這兩種技術均為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

詳情點擊

浙江寧海抽水蓄能電站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正式開工

近日,由中國能建葛洲壩機電公司承建的浙江寧海抽水蓄能電站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收到開工令,正式開工。

寧海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浙江省寧海縣大佳何鎮境內,總裝機容量1400兆瓦,共安裝4臺350兆瓦可逆式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主要承擔浙江電網的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事故備用等任務,電站建成后將提高浙江電力系統的調峰能力,進一步改善電網的供電質量,維護電網安全、經濟、穩定運行。

詳情點擊

世界額定水頭最高!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正式開工

天臺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浙江省十四五期間規劃的重大建設項目,更是天臺縣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建設重要窗口的重大項目。

該電站位于浙江省天臺縣,裝機容量1700兆瓦,電站額定水頭724米世界最高,單機容量42.5萬千瓦位居國內之首,上下引水斜井長度483.4米中國第一,工程建設難度位于國內前列,建設過程中將刷新多項紀錄,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水平邁上世界新高地。樞紐工程主要建筑物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開關站等組成。

詳情點擊

滇中引水工程實現投資建設雙過半

截至5月下旬,滇中引水輸水工程已實現投資、建設進度雙過半:累計開挖(掘進)438.0公里,占施工總里程755公里的58.0%;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448.4億元,占動態總投資825.76億元的54.3%。目前,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正在有力推進當中,2022年已完成投資42.93億元,充分發揮了水利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滇中引水工程是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以城鎮生活與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供水范圍包括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6個云南省州市,建成后可有效緩解滇中地區較長時間內的城鎮生產生活用水矛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區內河道、湖泊生態及水環境狀況。

詳情點擊

我國生物航煤首次規模化工業試生產

6月28日,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首次產出生物航煤,意味著我國生物航煤可實現規模化生產,向大規模生產及商業化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排50%以上,該裝置年設計加工能力10萬噸,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8萬噸,相當于近5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詳情點擊

中國渤海億噸級大油田組塊提前20天實現封頂

6月28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墾利6-1油田5-1/5-2/6-1區塊WHPB(井口平臺)組塊最后一片甲板片在海油工程塘沽場地順利完成空間就位,標志著該組塊主結構成功封頂。

墾利6-1油田是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在建的最大原油增產項目,由墾利6-1油田4-1區塊、5-1/5-2/6-1區塊和10-1北區塊三個開發項目組成,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是中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勘探發現的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建成投產后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余年,對保障京津冀地區能源供給和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詳情點擊

“深海二號”建設啟動在即

6月25日,位于海南島東南部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能源站上,平臺火炬被緩緩點燃,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成功投產,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實現了從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海油同步推進深海油氣開發裝備研制和人才梯隊建設,基本形成深海油氣開發人才的培養選拔機制。目前已組建以“深海一號”大氣田建設和運營技術人員為骨干的“深海二號”項目團隊,加速推動我國首個深水高溫高壓氣田“深海二號”(陵水25-1)的建設工作,力爭實現深海油氣資源高效接續開發。新建項目將完全融入現有的天然氣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深水天然氣產量規模,提高我國能源自給率。

詳情點擊

國內在運最大核電站將“溫暖”周邊

6月23日,隨著168小時試運行試驗圓滿完成,遼寧紅沿河核電站6號機組具備商業運行條件,這也標志著作為東北首座核電站、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的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6臺機組全面投產,并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

在安全穩定提供清潔電力的同時,紅沿河核電站不斷拓寬核能應用邊界,積極推進周邊社區的核能供暖項目。2022年3月9日,紅沿河核電站與國家電投東北電力有限公司簽署了《核能供暖示范項目建設運維合作協議》,我國東北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2022年4月6日,核能供暖項目工程正式開工,計劃于今冬供熱期實現對周邊紅沿河鎮的供暖,先期規劃設計供暖面積24.24萬平方米。

詳情點擊

文23儲氣庫二期工程開工建設

6月23日,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文23儲氣庫二期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文23儲氣庫儲氣能力可整體提升20%,對進一步提升我國天然氣管網儲氣調峰和應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開工建設的二期工程項目擬新鉆注采井24口,擴建現有注采站,增加注氣壓縮機組,配套建設4座叢式井場及注、采氣集輸支干線工程。二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庫容19.34億立方米、工作氣量7.35億立方米,實現總注氣規模2400萬立方米/日、采氣規模3900萬立方米/日的建設目標,極大提升文23儲氣庫的儲氣調峰能力。

詳情點擊

我國海上首個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設備建造完工

6月15日,經過近10個月的研發制造,我國海上首個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設備建造全部完成。

中國海油聯合國內廠家集中攻關,實現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關鍵設備的全面國產化。項目采用海上平臺特有的模塊化和成橇布置方式,應用相態控制、脈沖控制、聯和振動分析等前沿技術,研制適用于海洋高濕高鹽環境的首套超臨界大分子壓縮機和首套復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篩脫水橇,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工程技術體系、成套裝備及管理經驗。

詳情點擊

我國首個“雙頻5G+工業互聯網”智能煉廠全面建成投用

6月21日,我國首個“雙頻5G+工業互聯網”智能煉廠建設項目在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中海煉化惠州石化煉廠建成投用。中國海油通過數字技術實現了傳統煉廠生產方式的更新迭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起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新煉廠。

在雙頻5G專網加持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構建了基于“雙頻5G+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煉廠。中國海油智能煉廠由5G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5G+AR遠程協作、5G作業AI監護、數字化應用眾創生態等8個智能武器和1個生態組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主要石化產品供應基地的穩定運轉保駕護航。

詳情點擊

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臘巴山風電項目正式開工

6月7日,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的臘巴山風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是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標志性項目。

臘巴山風電項目裝機容量19.2萬千瓦,擬建設60臺風電機組,風機分布于臘巴山主山脊北段、中段及西側沿雅礱江河谷延伸支脈。臘巴山風電項目計劃于2022年10月首臺機組吊裝,2023年9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詳情點擊

海上風電有望乘風破浪

6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發布《廣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廣西力爭核準開工海上風電裝機規模不低于750萬千瓦,其中并網裝機規模不低于300 萬千瓦。不到一周前,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也發布了《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十四五”期間增加海上風電并網裝機410萬千瓦,新增開發省管海域海上風電規模約 1030 萬千瓦。

截至今年6月,福建、廣東、浙江、廣西等沿海省份“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相繼出爐,粗略統計,各沿海省份海上風電開發目標已超過了5000萬千瓦,這也意味著我國海上風電正步入快車道。

詳情點擊

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發現“千噸井”

6月15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部署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的重點探井順北802X井于近日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原油226.7噸、天然氣125.7萬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1228噸。這是一年來中國石化在順北8號斷裂帶區域發現的第三口“千噸井”,展現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順北802X井所在的8號斷裂帶整體含油氣,資源前景良好。順北油氣田共有18條主干斷裂帶,順北802X井位于8號斷裂帶中段,完鉆井深8396米。此前,中國石化曾在該地區發現的順北8X井和順北801X井兩口“千噸井”。802X井的突破進一步展現出順北8號斷裂帶整體含油氣的良好勘探前景。

詳情點擊

中國石化啟動朱家墩儲氣庫建設項目

4月12日,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啟動朱家墩儲氣庫建設項目,該項目設計庫容6.62億立方米,工作氣量3.3億立方米,預計投入運行后,最大日調峰能力可達到410萬立方米,每天可滿足820萬戶家庭的用氣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季節調峰和應急儲備能力、保障該地區供氣需求。

朱家墩儲氣庫位于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鹽東鎮,主體項目以江蘇油田朱家墩氣藏為基礎,據論證,朱家墩氣藏蓋層和斷層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具有建成地下儲氣庫的有利條件。

詳情點擊

中國海油牽頭簽訂國內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船舶建造項目

4月28日,中國海油以“云簽約”方式牽頭簽訂6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項目合同。加上今年1月初簽訂的6艘建造合同,將開工建造12艘LNG運輸船,建造金額約160億元,是國內建造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LNG船舶建造項目,將有效提升我國LNG運輸產業鏈的自主能力。

據悉,12艘新建船舶將采用滬東中華船廠自主研發并與中國海油共同優化的最新第五代LNG船型,使用世界最先進的主機系統和最新的貨艙技術,可實現船舶油耗大幅下降,降低資源運輸成本,碳排放量較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要求超前15年,其他各項排放指標可以滿足國際最嚴苛標準,船舶性能、環保指標、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詳情點擊

中國石化與巴斯夫啟動南京一體化基地擴建項目

4月28日,中國石化與巴斯夫為南京一體化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奠基。該一體化基地由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

雙方表示將采用全球先進技術來建設擴建項目,擴建項目包含新建一套丙烯酸叔丁酯(TBA)裝置和多套下游化學品裝置的擴能。此輪擴建及新建裝置將于2023年底投產,投產后將更好滿足國內市場特種化學品需求,促進國內高端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

詳情點擊

總投資420.7億元!中沙古雷乙烯項目獲核準

日前,總投資420.7億元的福建古雷15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聯合體項目——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正式獲得福建省發改委核準批復,標志著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中外合資項目正式落地漳州古雷開發區,并將加速進入開工建設實施階段。

該項目作為國家重大外資第三批專班項目、國家第二輪中沙產能與投資合作重點項目,由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福建能化集團和漳州九龍江集團合資建設,將在古雷石化基地投資建設并運營一座世界級大型石化聯合體,建設一套年產150萬噸乙烯裝置,同時配套建設一系列下游生產裝置,采用多項全球先進技術,多項專利技術為國內首次采用,填補國內空白。

詳情點擊

中國電建定增募資150億元 傳統基建與新能源項目并舉

5月20日晚間,中國電建(601669)披露定增預案,公司計劃募集資金150億元,投向三大類項目,同時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其中,三大類項目分別是精品工程承包類項目、戰略發展領域投資運營類項目、海上風電勘察和施工業務裝備采購類項目,擬投入的募集資金分別為55億元、40億元、10億元,剩余4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中國電建計劃開工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計劃核準抽水蓄能項目4個,總裝機容量約為500萬千瓦,新能源領域投資規劃為483.32億元。

詳情點擊

國家能源集團集中開工(預開工)11個項目 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約六成

5月18日,國家能源集團舉行2022年電源項目集中開工(預開工)儀式,宣布包括陸上新能源基地、海上風電、大型水電、煤電擴容升級和天然氣發電等5類11個、總裝機1238萬千瓦的電力項目開工和預開工。

11個項目總投資861億元,建成后預計每年新增電力供應485億千瓦時。項目分布在10個省區,涉及國家能源集團9家子分公司,其中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約60%。

詳情點擊

國家能源集團2×400兆瓦級天然氣發電項目獲備案

5月16日,國家能源集團海南公司三亞東天然氣發電項目獲備案。該項目是海南省“十四五”規劃中最后一個燃氣發電項目,總投資約25億元,擬建設2×400兆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

詳情點擊

新疆能源集團哈密三塘湖礦區煤化工項目簽約

5月31日,新疆能源集團與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三塘湖礦區煤化工項目是新疆能源集團“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預計投資500億元。新疆能源集團石頭梅一號露天煤礦是三塘湖礦區唯一建成投產的煤礦,已核準產能1500萬噸/年,且煤質具有低灰分、高發熱量、有害元素含量較低等特點,可為煤化工項目提供優質、充足的煤源保障。

詳情點擊

中國石化年產25萬噸綠色環保彈性體項目正式開工

6月16日,中國石化25萬噸/年熱塑性彈性體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主體單位為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和巴陵石化合資注冊成立的上海金山巴陵新材料有限公司。

該項目是上海市2022年重大產業項目之一,計劃總投資32.7億元,預計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將填補中國石化在華東地區無該裝置的空白,進一步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集約化、高端化發展,培育新材料產業發展新優勢,為長三角地區未來發展構筑新的戰略支點。

詳情點擊

華能&山東威海戰略簽約 “十四五”將投180億建海上風電等項

在6月20日舉行的威海市海洋產業合作沙龍活動上,威海市與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十四五”期間,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將投資180億元,與威海市圍繞海上風電等一系列新能源項目展開合作,將為威海發展帶來更加清潔的“綠色動能”。

在集中簽約環節,乳山大兆瓦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海工線纜生產基地項目、上玻院風電配套項目、中外運物流產業園項目等11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鄉村振興、倉儲物流、紡織服裝、食品精深加工等領域。

詳情點擊

157億,桐昆股份啟動乙二醇等兩化工項目

5月30日晚間,桐昆股份公告,擬啟動兩項化工項目。作為民營大煉化企業,此次公司投建項目涵蓋產業鏈上游的乙二醇,以及下游的化纖產品,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業鏈。

其中,桐昆股份擬投99.42億元建設天然氣制乙二醇項目,擬投57.65億元建設輕量舒感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項目。兩化工項目合計擬投入約157億元。項目建設年限均為3年。

詳情點擊

華西能源簽約老撾南潘660MW清潔能源項目

華西能源公司與老撾彭莎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分別簽訂了《老撾南潘清潔能源項目離岸供貨合同》、《老撾南潘清潔能源項目到岸服務合同》,合同總金額約 27.58 億元。

次雙方簽約的老撾南潘660MW清潔能源項目是由老撾彭莎公司投資開發,公司負責項目的設計、設備供貨、安裝和調試。項目位于老撾川壙省,合同總額約27.58億元,裝機規模660MW,項目計劃45個月建成,建成后年上網電量達3861 GWh。項目合作雙方通過近兩年的努力近百次的技術商務溝通,達成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合作成果。

詳情點擊

國機集團簽約印尼濕法鋅冶煉廠項目

近日,國機集團簽約印度尼西亞年產4萬噸濕法鋅冶煉廠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印度尼西亞一座重要鋅冶煉廠,有助于其提高本國鋅產品使用率。

項目主要內容為年產4萬噸濕法鋅冶煉廠的建設工作,包括焙燒車間、浸出車間、凈化鎘回收車間、電解車間及其他輔助設施等。集團下屬企業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在項目中負責設備采購、安裝、防腐及建筑施工等工作。

詳情點擊

通用技術國際公司簽署4.66億美元阿爾及利亞能源化工項目

當地時間5月19日,通用技術中技公司—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體與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署MTBE項目EPC總承包合同,總金額約4.66億美元。此次簽約距中技公司4月30日簽署阿爾及利亞鍋爐項目EPC總承包合同不到一個月時間。

該項目地點位于阿爾及利亞西部第一大城市和工商業中心奧蘭,工作內容包括MTBE(甲基叔丁基醚)聯合裝置及配套設施的設計、采購、建造、安裝、調試試運及一年運營期間的技術支持和質保。

詳情點擊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