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指出,“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中國電氣裝備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當好引領我國輸配電行業發展的“排頭兵”,聚焦主責主業,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世界一流智慧電氣裝備集團。近日,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國資委網站、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媒體紛紛聚焦集團公司著力打造智慧電氣裝備產業鏈“鏈長”的具體實踐,全文如下:
中國電氣裝備作為我國輸變電裝備領域唯一 的“國家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交直 流、全系列、全電壓等級輸變電裝備研發制 造體系,承擔著鞏固提升產業國際領先地 位、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構建現代 產業體系的新使命。自成立以來,中國電氣 裝備胸懷“國之大者”,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積極梳理產業鏈圖譜,加快推進科改示范, 優化創新體系機制,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強 化“卡脖子”技術攻關,推進關鍵核心部件國 產化替代,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加強數字技 術融合,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升級,積極培育原創技術策源地,著力打造 智慧電氣裝備產業鏈“鏈長”,保障國家能源 安全。
中國電氣裝備緊盯“十四五”規劃落實落地,積極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加強研發資源融合聚合,加快構建“中央研究院為引領、產業研發中心為主體、基層技術部門為支撐”的高效三級研發體系,引導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的合理聚集和流動。持續優化研發機制,建立以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的全鏈條協同創新機制;深化科技項目管理“放、管、服”改革,實施研發賽馬制及揭榜掛帥制,有效激發研發人員內生動力。推動科改示范,梳理國資委“科改示范行動”試點案例經驗,形成科改試點激勵機制試行辦法,激發科改企業活力。深化電磁、電弧、絕緣、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優化電氣裝備結構設計與生產制造工藝,強化電力裝備領域基礎開發平臺的支撐能力。
中國電氣裝備加強整合企業內外、國內國際各種創新資源,形成自主創新和借腦引智兩輪驅動格局,通過融合強鏈搶占技術制高點,形成技術引領,依托上海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優勢打通技術鏈、創新鏈、資金鏈,推進共建共享共贏創新生態建設。內部加大協同創新力度,增強科技創新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在海上風電送出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統籌開展儲能(抽蓄)、氫能、充換電等新興業務布局形成聯合戰隊。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實現供需對接、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與中國鋼研科技集團聯合組建“高端金屬材料創新聯合體”,與中國電子組建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等信息化聯合體,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建創新聯盟,成為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理事單位。加大國際交流力度,充分利用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標委會秘書處、IEEE PES中國區標準委員會和能源互聯網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等窗口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治理,提升話語權和主導權。
中國電氣裝備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加快電工裝備綠色制造步伐,促進電氣裝備智能化升級,現有主營產品市場份額均居市場前三,其中變壓器、斷路器、直流輸電晶閘管換流閥、鐵塔、電纜、開關柜、柱上斷路器、避雷器、智能電表等產品市場占有率高居國內第一,特高壓GIS、特高壓電抗器、真空滅弧室等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積極發揮行業龍頭作用進行優化塑鏈,協同配套產業鏈開展升級換代,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參建中巴經濟走廊默蒂亞里—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項目,2021年成功中標智利±600千伏Kilo高壓直流輸電項目,該項目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走向南美市場,有效提升了我國在能源裝備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中國電氣裝備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 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 塑鏈能力,踐行“賦能智慧電氣、創引綠色 能源”企業使命,緊盯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 目標任務,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和“拳頭”產品,全面推動我國電氣裝備產業 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