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國際沖突疊加能源價格上漲,化工企業正在改變對收購和剝離目標的估值方式。近日,在美國化學理事會(ACC)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的ACC年會上,與會跨國化企領導人表示,目前,更高的能源成本、混亂的供應鏈和可持續性發展都在對化工企業的估值程序造成影響,讓化工企業更傾向于可持續發展潛力更高的業務,并優先在本地區進行并購。
可持續發展愈發重要
近期,全球化工企業一直在削減碳密集型業務。在ACC年會上,泰國因多拉瑪公司首席執行官DK Agarwal表示,如今,跨國化企在尋找收并購對象時,優先尋找能夠改善其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的業務。其他企業高管也有類似表態。盛禧奧公司首席執行官Frank Bozich表示,可持續性是該公司在進行并購時將考慮的標準之一。
埃森哲公司在ACC年會上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投資者正在考慮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未來投資,以及這些投資將對自由現金流產生的影響。報告回顧了10年來全球化工行業并購的價值趨向,平均而言,10筆并購交易使賣方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了27%,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降低了15%。埃森哲全球化工業務主管貝恩德·埃爾瑟表示,如果讓企業的某項業務實現凈零成本過高,企業就可能會考慮出售這項業務。如今,如果資產的價值是基于自由現金流,那么減少排放的成本可能會影響資產的價值。
不過,跨國化企中也有對通過收并購減碳的不贊同聲音。德國贏創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哈拉爾德·施瓦格表示,化工企業不能忽視創新和新技術在降低碳強度方面的作用。他表示,收購一項新業務并不一定會讓一家公司更接近碳中和。
行業并購更具區域性
埃森哲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全球化工行業并購交易市場基本保持穩定,交易額每年為750億~95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年全球化工行業都在經歷著大量的并購交易,因此,業務估值標準的改變,將對用于并購交易的資金產生較大影響。目前,當公司買賣業務時,通常是在其地理區域內進行。比如,北美公司傾向于從其他北美公司那里收購業務。歐洲、中國、日本和韓國、中東和非洲也是如此。
在地緣政治風險較大,能源價格高企的現階段,跨區域并購更加少見。施瓦格稱,此前,歐洲化工企業通過并購和重組資產以建立更大的一體化生產基地,挺過了前一輪的高能源價格困境。在當前能源價格高企的環境下,這種情況將再次發生。他預計市場將變得更加區域性。更為動蕩的地緣政治氣候也有利于區域性市場。
各地區的私募股權公司也將在化工行業并購交易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由私募股權公司主導的收并購活動約占所有化工并購交易的20%,即每年160億~230億美元。不過,由于各國央行正通過提高利率來對抗通脹,資金成本將會增加,從而使債務融資收購變得更加昂貴。塞拉尼斯首席執行官Lori Ryerkerk表示,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進一步打擊私募股權公司收購業務的積極性。
此外,更高的能源成本也使物流成本更高。如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勞動力短缺,供應鏈受阻。供應鏈脆弱,地區間價格差距巨大。讓企業更加傾向于在本地區進行收并購活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