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為打造集群效應,擴大氫能產業“朋友圈”,上海還將形成“南北兩基地、東西三高地”的氫能產業空間布局,并打造“西氫東送”長江氫能走廊。
推動更多氫能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目前,上海已有近50萬噸/年的工業產氫供氫能力,在技術攻關、基礎設施、示范應用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未來,上海氫能產業規模將更上層樓。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氫能源產業創新能力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將建成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培育5至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建成3至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屆時,上海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到2035 年,上海氫產業發展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引領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研發創新中心、關鍵核心裝備與零部件制造檢測中心, 建設海外氫能進口輸運碼頭,布局東亞地區氫能貿易和交易中心,與長三角地區形成協同創新生態,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氫能科技創新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多元示范應用高地。
“《規劃》全面反映了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點、挑戰點,這對整個氫能源產業發展是一個積極信號。”羅蘭貝格合伙人吳釗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為落實上述目標,《規劃》排定了六大重點任務: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筑牢供應設施基礎、構建多元應用格局、加強開放協同合作、強化管理制度創新。具體細化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掌握燃料電池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培育一批氫能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入實施“浦江之光”行動,推動更多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等。
以點帶面,《規劃》提出,重點打造八個世界級特色應用場景:國際氫能示范機場、國際氫能示范港口、國際氫能示范河湖、世界級氫能產業園、深遠海風電制氫示范工程、零碳氫能示范社區、長興低碳氫能產業島、橫沙零碳氫能生態島等。
氫能產業“方陣圖”雛形初現
因地制宜謀發展,上海將形成多個各具特色的氫能產業集聚區。
根據《規劃》,上海將打造“南北兩基地、東西三高地”的氫能產業空間布局。其中,“兩基地”為金山和寶山兩個氫氣制備和供應保障基地;“三高地”為臨港、嘉定和青浦三個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五個區域將各展所長,初步形成上海氫能產業發展的“方陣圖”:南有金山氫源供應與新材料產業、示范運營基地;北有寶山氫源供應與綜合應用基地和嘉定氫能汽車產業創新引領區;西有青浦氫能商業運營示范區;東有臨港氫能高質量發展實踐區。
錨定各自特色,各區早已有所行動。嘉定區發布的相關專項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嘉定區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總產出力爭突破1000億元;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總部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總數超過100家;燃料電池示范應用車輛總數不少于3500輛;力爭建成18座公共加氫站,引導氫氣零售價格不超過35元/公斤。
臨港新片區將打造國際氫能谷。目前,這里已集聚包括氫藍時代、律致、漢丞、金士頓、西愛西等十余家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目標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基本涵蓋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氫能裝備的全產業鏈,成為上海建設世界一流燃料電池汽車創新中心和產業高地的新引擎、增長極。
氫氣充裝中心擬8月啟動建設
打造上海氫能產業城市群,《規劃》還提出,要發揮好嘉興、南通、淄博、蘇州、鄂爾多斯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兄弟城市的資源優勢,擴大氫能產業“朋友圈”。
同時,為提升長三角區域氫源保障能力,長三角地區將以上海為龍頭,聯通蘇州、南通、寧波、嘉興、張家港等周邊城市,打造氫輸運高速示范線路。深入挖掘西部地區資源優勢,打造“西氫東送”的長江氫能走廊。
其實,長三角地區一直在加速部署氫能產業發展。記者20日從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液化空氣中國公司”)獲悉,今年8月,在上海化學工業園,上海市最大規模的氫氣充裝中心將正式啟動建設。
據悉,該項目由液化空氣中國公司、申能集團旗下申能能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三方合資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計劃建設日充裝產能為24噸的氫氣充裝中心,二期項目計劃建設氫氣液化和充裝裝置,屆時將建成上海充裝能力最大的氫氣充裝中心。項目建成后,將年產8400多噸氫氣,成為上海地區最大的氫源保障基地。其中,一期建成的氫氣充裝中心將利用上海化學工業區上游制造商生產工藝中的粗氫,由此產出的低碳氫將通過高壓管輸車供應給上海及長三角地區交通領域的客戶。
液化空氣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表示,根據相關部署,液化空氣集團將在低碳氫供應鏈方面投資約80億歐元,到2030年,計劃將水電解制氫總產能增至300萬千瓦。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