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蕊 通訊員欒海燕)截至6月22日,玉門油田第一個無人值守注氣站已平穩投運6天。隨著大型壓縮機不停運行,驅動能量正在源源不斷地泵入地層,玉門油田老君廟M油藏東低區實現了注氣全覆蓋。
在玉門油田“油氣并舉”發展戰略中,保持老區年40萬噸穩產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控制遞減率和提高采收率,是老油田高含水開發后期實現效益穩產的必由之路。老君廟M油藏開發已有67年,前期主要依靠天然能量開采,采油速度、供液能力、采出程度均不高,地層“體虛氣短”,導致老井穩產難度大,新井產量遞減快。
目前,M油藏低滲特點明顯,單靠注水難以補充地層能量。為此,老君廟采油廠以降本增效為出發點,緊密結合不同區塊油藏需求,在注采工藝研究、注采參數設計等方面不斷攻關,積極探索氣驅方式,根治地層“頑疾”,分別在老君廟M油藏和鴨兒峽K1g2油藏開展減氧空氣驅先導試驗。
“通過技術手段減少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使氮氣含量達到94%以上后注入地下,可以有效補充地層壓力,提高油井采收率。這項技術具有氣源可就地無限量獲取、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優勢。”老君廟采油廠總工程師楊世豪介紹道。
277H井為老君廟油田M油藏減氧空氣驅項目的第一口試驗井。從2016年至2018年,試驗井組嘗試完全注入氮氣,效果并不明顯;2019年,調整為減氧空氣驅先導試驗,采用減氧增壓設備,平均單井日注氣量為2400立方米,累計注氣1127萬立方米,至今增油4811噸。鴨兒峽油田白堊系K1g2油藏減氧空氣驅項目在油藏中區開展試驗,采用單井單注的注入方式,試驗井組預計在2024年擴大規模。試驗方案實施后,鴨兒峽油田K1g2油藏采收率預計由目前的14%提高至20%。
經過近10年的探索,玉門油田在三采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技術成果,對以往實驗過程、結論反復論證后,精心做好項目前期設計、油藏開發前景及地質資料準備。公司自籌資金,歷時兩年建成減氧空氣驅擴大試驗注氣站。目前實驗油井效果較好,自然遞減率降幅明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