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周寶冰
今天,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關注度持續升溫,很多中國企業把ESG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抓手,因ESG大部分指標與環境和排放相關。結合ESG,成為部分企業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的一大趨勢。
“公司進行可持續發展,必須跳出盒子思考(Think outside the box),也就是不走尋常路,要找到一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英特爾首席可持續發展官Todd Brady近日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建議。
Todd Brady指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公司的碳足跡,對自己的碳足跡進行量化。同時與他人(企業)合作。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單槍匹馬。”
其實,這既是建議,也是英特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總結和分享。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于1994年發布第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即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以說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方案。
近日,英特爾正式承諾到2040年,在整個運營過程中實現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同期,英特爾發布《2021-2022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回顧2021年及2022年初所取得的成果,并對未來做出展望。
2040年實現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是一個新承諾,包含三個部分:首先是在2040年前,在英特爾自身的整個運營過程實現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的凈零排放。其次,針對價值鏈的排放進行了承諾如到2030年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少30%。再次,攜手客戶和IT產業界、半導體行業降低能源消耗。
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由點到線到面的策略,從自身到供應鏈到整個產業(行業),難度漸趨加大。這一戰略又與其RISE戰略一脈相承。2020年,英特爾發布2030年RISE戰略及目標,既包含了英特爾自身的運營,還聚焦于供應商以及整個科技產業界。
“這個承諾(運營過程凈零排放)非常具有挑戰性。”Todd Brady坦承。過去10年,英特爾溫室氣體累計排放量降低了75%。但是剩下的25%的排放降低非常難做到。
英特爾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工作已經超過20年。Todd Brady到英特爾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研發相關模型,預測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已經是27年前的事情了。
因此,要實現2040年的承諾,就意味著更多的先手棋,以逐漸接近目標,以及必須要有很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來進行半導體行業的變革。
例如,對自身,英特爾要在2030年之前,必須在全球業務中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電力(現在已經做到了80%)、投資節能設施等。
對供應鏈和用戶的能效提高,一是推進下一代集成了CPU和GPU的Falcon Shores架構,其每瓦性能提高5倍;二是將客戶端和服務器、微處理器的產品能源效率提升10倍。
對產業,一是如何使用液浸式的散熱結構,幫助數據中心進行熱量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能耗。二是推動行業提高能效。例如在電力行業,如果使用英特爾的IoT(物聯網)產品,就可以把它納入到智能電網中,從而提高能效,降低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當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整個社會面臨的最嚴峻的環境挑戰之一。但技術可以幫助世界更綠色、更可持續。
研究表明,在ICT行業中,如果能夠不斷探索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并應用到其他行業,可以大大降低全社會的碳足跡。
Todd Brady指出,碳中和對全社會都非常重要。碳中和對所有的公司包括英特爾,都是一個機遇。實現碳中和,意味著需要探索更多的智能解決方案,如智能工業、智能樓宇、智能交通、智能農業等,它們應該在全社會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