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生物天然氣產業蓄勢待發

作者: 2022年06月16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生物天然氣集清潔能源、負碳排放、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產有機肥以及發展鄉村工業等功能于一身,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能源。近年來,國家層面不斷出臺政策“禮包”,助推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

生物天然氣集清潔能源、負碳排放、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產有機肥以及發展鄉村工業等功能于一身,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能源。近年來,國家層面不斷出臺政策“禮包”,助推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最新規劃亦釋放出積極信號——“十四五”期間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將按下“加速鍵”。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在糧食主產區、林業“三剩物”富集區、畜禽養殖集中區等種植養殖大縣,以縣域為單元建立產業體系,積極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統籌規劃建設年產千萬立方米級的生物天然氣工程,形成并入城市燃氣管網以及車輛用氣、鍋爐燃料、發電等多元應用模式。

政策頻頻出手,助力生物天然氣實現了從蹣跚起步到2019年首次納入國家能源規劃的跨越,同時鎖定了“2030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的目標。然而,集眾多“優點”于一身的生物天然氣因多重掣肘,至今未能“大展拳腳”。受訪專家和企業人士更對其發出“產業前景廣闊但困難重重”的評價。

在我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背景下,生物天然氣產業該如何搶抓機遇,順利實現發展目標?生物質天然氣又能否解決能源“補位”需求,開啟發展“新窗口”?

亮點項目零星分散 新增投資謹慎觀望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其中生物天然氣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受市場、政策推動,生物天然氣在國內發展的10多年間,陸續打造出多個亮點項目。例如, 日前在山西朔州應縣投運的山西首個生物天然氣工業直供項目,綜合效能已經顯現。

據華新燃氣集團新能源發展中心主任劉祺介紹,上述項目建成后年可處理牛糞糞污20萬噸,年產沼氣1000余萬立方米,通過脫碳提純,可年產生物天然氣460萬立方米,年產沼液11.7萬噸。該項目落地運行、變廢為寶,解決了當地環境難題,為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也為當地工業燃料的提檔升級和低碳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在東北,中石油落戶大慶油田的首個秸稈制生物天然氣中試基地近期生產運行穩定,6月6日的沼氣日產量達2000立方米以上,其中甲烷含量高于50%、生物天然氣純度高于95%,生產效率是國家標準的4倍,主要效率指標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此外,在安徽阜南縣和海南海口市澄邁縣,農業廢棄物與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項目重構了市、縣域農業廢棄物生態循環經濟結構,有效解決了市、縣域有機廢棄物處理、天然氣供應、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等多項地方政府關注的發展難題。

“目前,國內生物天然氣技術基本成熟,具備產業化發展條件,全國不乏成功且頗具亮點的項目。但從國家確定的80多個大規模生產試點來看,大多數試點產氣率并不理想。受商業模式不清晰、產業鏈不夠完善、產氣率低、沼液難處理和經濟性偏低等因素制約,生物天然氣發展像被‘捆住’了手腳。雖然新增投資不斷增多,但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整體發展并不是很令人‘振奮’。”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程序說。

“生物天然氣兼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等多重優勢,不斷向集中、大規模、商業化方向努力發展。但產業發展緩慢的現狀,讓不少打算入場的企業持謹慎觀望態度。”程序坦言。

現實發展遠不及預期 行業痛點待逐個擊破

我國可用于生產生物天然氣的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農副產品加工廢水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較為豐富。據程序估算,若將生物天然氣原料潛力全部調動起來,年產量甚至可高達2000億立方米-3000億立方米。但現實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在安徽省生物天然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聽看來,目前技術并非生物天然氣行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原料蘊含能量價值低、產品單一才是最大的“絆腳石”。“生產沼氣需要有機物,以主要原料畜禽糞污為例,其含水量很高,大量產氣因此受限。”

“同時,生物天然氣原料分布分散,收儲運面臨較大挑戰。”程序說,“由于在縣以下地區尚未建立‘誰排污、誰付費’和‘誰處理、誰受益’的廢棄/污染物有償處理機制,給原料收集特別是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帶來極大阻礙。”

程序表示,在生物天然氣產業成熟且發達的歐美國家,廢棄/污染物的制造者要向生物能源企業繳納一筆“入門費”。但此舉在我國卻顛倒了,即接收和轉化廢棄/污染物的企業需要向制造者交付原料費。“原料成本一般占生物質能企業運營總成本60%左右,企業需要付出高昂的原料費用,想盈利,很難。”

“即使發酵后殘余的沼渣沼液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但處理其中殘留抗生素的成本問題還未有效解決,所以農民不愿意用。在固廢處理要求日漸嚴格的當下,這成為生物天然氣使用端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趙聽指出, “而且,生物天然氣產業的上游原料供應和下游產品都缺乏專門的標準和技術規范,只能使用燃氣產業現有的一些標準規范。另外,各地對沼液還田要求不一,若要實現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僅操作繁復,成本也很高。”

趙聽補充說,目前他的公司每年需要處理沼液10萬噸,若1畝地沼液還田7.5噸,則需要1.4萬畝地,而一個村莊也只有3000畝地。“但配套的還田管道系統還未建立,只能用車拉,若老百姓不配合,會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

此外,多家相關企業均表示,目前生物天然氣行業總體還不是很規范,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和行業標準都需要引導。“不僅需要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和細則引導,也需要省級層面配套的支持政策。但現在生物天然氣行業存在‘九龍治水’的問題,沒有牽頭的主管部門,靠企業東跑西跑并不現實,無形中延長了建設時間。”上海某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

繪制科學發展路線圖 深挖市場提升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生物天然氣涉及原料收集、加工轉化、能源產品消費、伴生品處理等諸多環節,對運營公司主體要求較高,既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重視技術使用升級的持續性和項目長期運行的收益率,還應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以保證項目運行的可持續性。但目前相關政策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另外,生物天然氣和成型燃料的終端補貼政策支持仍顯不足。

程序表示,解決行業痛點、堵點和難點,需要科學的發展路線圖。一方面,要在全國一盤棋的大系統層面統籌調度;另一方面,要鼓勵就地消納,多元綜合利用。“落地的財稅優惠政策、行業標準、產業監管等系列配套政策必不可少。”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應建立激勵機制,多渠道給予資金融通支持。同時,相關金融機構應主動創新融資方式,激發相關項目主體活力,確保爬坡期的生物天然氣產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生物質能協會副主席洪浩認為,目前生物天然氣市場立足點仍較為模糊,消費規模遠遠不夠,“重建設輕運營”現象普遍存在,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是規劃“藍圖”要落地。“從城鎮、鄉村布局規劃著手,完善有機廢棄物、畜禽糞便配套處理場所,研究適合發展的區域,依靠市場消費帶動技術進步。還要拓展生物天然氣多元化應用領域,推進供氣、供熱、供冷、供電等集成化一體化經營,培育發展市場新需求和新價值。”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