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了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細分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這“20+8”產業集群“劍指”制造業立市,對穩住深圳制造業基本盤,保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具有重大意義。深圳對此還立下目標: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重點培育發展壯大 “20+8”產業集群
根據《意見》,深圳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推動20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即: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現代時尚、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新能源、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大健康以及海洋產業集群。
在加快補齊產業短板方面,《意見》尤其提出,要加快完善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等產業鏈,開展EDA工具軟件、半導體材料、高端芯片和專用芯片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芯片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人才匯聚地、創新策源地;在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方面,要聚焦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環節,打造全要素完備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在發展工業母機產業集群方面,聚焦數控機床、鋰電池制造裝備、半導體制造裝備、顯示面板制造裝備等重點領域,增強工業母機對先進制造業的基礎支撐能力。
與此同時,重點培育發展8大未來產業,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包括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這8大未來產業均確定了各自重點發展的領域、技術攻關方向和發展目標,如,合成生物產業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等領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體、人工腫瘤治療等創制關鍵技術,推進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四個一”發展目標和六大保障措施
深圳在培育發展壯大產業上還立下了“四個一”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制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網絡與通信、軟件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增長點。
為保障上述目標的完成,《意見》還提出了要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即,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做到專員負責、掛圖作戰,精準高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對于此前備受詬病的產業空間不足問題,《意見》也給予了“破題”: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制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加大園區土地連片整備力度,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制化廠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此外,在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強化創新支撐體系、構建市區聯動推進體系等保障措施上,《意見》均作出了相關安排。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