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蓓蓓)截至5月24日,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廠在瑪湖油區某水平井實施二氧化碳吞吐技術后,平均日產油10.7噸,累計產油230噸,在增產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有效利用,為油田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利用油藏地質體封存以工業排放廢氣為主的二氧化碳,以及超臨界態二氧化碳,具有改善原油流動性、注入能力強等優點,還能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謂一舉兩得。”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廠油田地質研究所科研人員表示。
今年以來,新疆油田牢固樹立“科技創新來源于生產、服務于生產”的理念,按照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目標,搶灘布局、先行先試,大力推進節能瘦身,深化提高采收率重大開發試驗關鍵技術研究,加快推進CCUS/CCS重大試驗攻關及現場實施,緊密圍繞效益建產目標,在瑪湖致密礫巖油藏開展水平井多輪次二氧化碳吞吐增產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作為國內原油增儲上產重要的現實接替區之一,瑪湖致密礫巖油藏屬低孔、低-特低滲儲層,采用常規注水開發難以有效增產,因此探索新技術提高油藏采收率迫在眉睫。科研人員轉變思路,針對油藏特征開展室內研究調研,認為二氧化碳吞吐技術或許可以提高油井生產效果。為確保二氧化碳吞吐注入得當,科研人員認真搜集同類型油藏實施二氧化碳吞吐的單井地質資料和注采數據,分析評價效果,建立措施選井量化標準,通過理論計算、數值模擬,形成了二氧化碳注入參數優化設計方法,確定了合理注入量和注入速度。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新疆油田在瑪131井區累計實施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3井次,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夏92-H井第一輪二氧化碳吞吐累計增油3298噸,換油率達0.8,為此次在瑪湖油區的技術試驗打下堅實基礎。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