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物聯網云平臺,我們日常功圖巡檢時間由原來的2個小時縮短到3分鐘。系統自動推送油井工況異常,不用人工巡查每一口井,大大減少了工作量。”5月20日,在隴東頁巖油開發項目部生產調控中心,結束功圖巡檢的周晶晶告訴記者。
5月5日,隴東頁巖油物聯網云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這是長慶油田頁巖油智能化建設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負責慶城10億噸級頁巖油田開發的長慶隴東頁巖油開發項目部,下轄27座場站、415口油井,已具備年100萬噸原油生產能力。隨著開發規模擴大,單井、場站數量逐年增多,現有人員條件下管理難度加大。為此,長慶油田穩步推進慶城油田300萬噸國家級頁巖油開發示范基地智能化配套工程,應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實現管理變革,助推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基地效益開發。
頁巖油智能化建設項目采用“云—邊—端”協同理念,前端實現油井自主穩定運行、管線智能安全運行、場站無人值守運行的小閉環管理方式;后端以物聯網云平臺為核心,形成基于模型算法遠程控制、多部門多學科協同辦公的大閉環管理方式。其通過全業務數據采集、高速通信鏈路傳輸及區域數據湖建設,架構上以四維油藏、地質工程一體化、油井與地面智能化、生產運營閉環管理為四大主要模塊,圍繞油藏地質、鉆井工程、儲層改造、采油工藝、地面集輸、生產管理、安全環保、經營管理八個方面,初步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管理。
長慶油田研發形成的系列成果與技術正逐步應用到現場,推進頁巖油開發實現技術與管理“雙升級”。采油工藝方面,智能油井——有桿泵井結蠟預測及熱洗技術著眼井筒動態,打造以井筒為核心的態勢感知分析機制,生產效率提高了80%,熱洗作業費單井單次降低2500元。地面集輸方面,增壓站應用熱爐自動點火集成、自動補水等6項連鎖控制技術,確保增壓站無人平穩運行,原有的3人值守改為1人巡護;聯合站采取“機器人巡檢系統+自動控制”方式,實現了集中監控、應急巡護,優化了人力資源。
嶺二聯合站是隴東頁巖油開發項目部目前日處理液量最大的聯合站。通過物聯網云平臺的場站控制系統,技術人員為巡檢機器人內置了跑冒滴漏、紅外熱成像、視頻AI分析等算法,可實時監測聯合站內各種參數、報警推送異常情況。目前,這個站已基本替代人工巡檢。“物聯網云平臺接入后,機器人智能巡檢,站庫日常運行3個人就夠了,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隴東頁巖油開發項目部黨委書記王瑞杰說。(特約記者 安祥燕 通訊員 尹潔)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