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召開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多角度偏振成像儀載荷進場動員會。合肥研究院院長劉建國、副院長吳海信,安光所領導班子成員以及試驗隊隊員代表30多人參加動員會。動員會由安光所副所長熊偉主持。
吳海信宣讀了試驗隊任命文件,要求試驗隊進場后嚴格遵守基地要求,做好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按規定流程實施,確保載荷質量和安全,保障載荷發射任務圓滿完成;特別提醒進場隊員要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注重自身安全。
劉建國為試驗隊代表授旗,并做動員講話。他指出,未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將肩負國家碳匯監測的重任,搭載的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獲取的大氣顆粒物監測數據與大氣環境監測星不僅能組網觀測,還能獲取溫室效應有關氣體柱濃度的高精度測量數據,在碳匯核算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光所在載荷工程研制階段通過了研制總體的認可,希望試驗隊隊進入基地后,繼續發揮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展現安光風貌。他預祝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安光所所長鄭小兵、總師喬延利也分別進行了動員講話。合肥研究院為試驗隊做了行前安全、保密培訓。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可快速獲取森林高度信息,反演森林蓄積量和生物量,服務于我國森林資源監測。安光所為該衛星研制了多角度偏振成像儀,主要任務與功能是獲取地球大氣多角度多光譜偏振輻射數據,獲取全球大氣氣溶膠和云的光學及物理參數遙感數據產品,包括氣溶膠光學厚度、粒子尺寸分布、折射指數、單次散射反照率、粒子形狀等,以及云粒子尺寸分布、云相態、云光學厚度等,可實現同衛星平臺其他光學載荷的高精度大氣校正,同時支持氣溶膠強迫輻射效應研究所需的大氣參數觀測,滿足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