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33天,完成1141臺(件)彎管管件、容器等產品,創造產值6000多萬元。”5月12日,管道局機械公司辦公室主任段宜超說,公司沒有因疫情升級管控耽誤一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3月初,河北省廊坊市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機械公司40多名員工被封控在疫情較重的安次區。
3月9日20時30分,廊坊市開發區發出全員核酸檢測的通知。這讓公司領導班子感到不安:公司的主陣地在廣陽區,處于開發區和安次區中間,萬一廣陽區也被封了怎么辦?一旦員工都被封在家里,不能供給中俄東線南段、西氣東輸三線中段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產品怎么辦?
必須盡快采取行動!公司領導班子會商決定:馬上通知各部門,請涉及各生產工序的骨干員工在24時前返廠。
21時,廣陽區封控管理的通知、管道局黨委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保障工作的通知相繼發來。而此時,機械公司已部署完駐廠生產相關工作,部分員工已開始返廠。
21時至24時,最后封控之前,機械公司門前車水馬龍、燈火通明:有人自駕車過來,有人騎著電動車、自行車載著被褥臉盆趕過來,有人剛下班又調頭回廠……公司400多名員工,當晚3個小時內225名員工返廠。
“那情形就像從軍出征一樣!”機械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鄒毓虎說。
盡管有225員工返崗駐廠,但人手還是不夠。
特種裝備二車間下料班員工全部封控在家,3個主力工種員工空缺,只有車間主任連承濤“獨當一面”。
人不夠,連承濤就向其他車間“借”。局部熱處理機操作人員被封控,他就打電話向熱處理機設計師“求救”。他用馬克筆把每個步驟寫在機器箱門后面,“這樣不管誰用就都能照著做了。”他說。天車工空缺,他就憑著考下的證當了20多天的天車工。
就這樣,他帶領返崗的26名員工邊干邊學、邊學邊干,30多天都成了多面手。
“封控期間,大家都打破工種和車間界限,沒有人只干自己那點活兒。周一至周五,車間每天加班,大家不但沒有怨言,還干勁十足,最后超額完成了任務。這連業主都感到不可思議。”總經理助理楊朝陽說。
采訪中,楊朝陽給記者講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一位業主看到機械公司員工發的生產視頻后,打電話跟他開玩笑地說:“我給你們準備了兩封信:一封感謝信,一封罰款信。產品能準時送來就給你們送感謝信,否則就送罰款信,你們想要哪封?”結果產品準時送到施工現場,業主的“罰款信”沒有送出。
“‘送到現場’,說起來輕松,實則頗費周章。”負責發運的市場開發中心副經理王詩春說。因為通行受限,公司所有出入廊坊的產品都要在永清縣開發區出入口倒運。小件的現場裝卸,大件的直接換車頭。駐廠發運人員只有他和另外一位同事。為了保證車來后裝車即走,他們白天點件、入庫、裝箱,晚上篩選整理清單,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2個小時。
“我們的員工太可愛了!”連承濤說,“這個評價適用于公司所有人。”
還有幾個月就退休的設備維修工劉振山,堅持駐廠。頸椎病發作的設計人員白宇,放棄回家休養機會,堅決留了下來。封控在家的市場開發中心業務員焦振中,投出9個標,中了6個。而他也因為沒時間做飯、輔導作業“收獲”了兒子的抱怨。出差在外的物資采辦中心主任楊強,歷時38天,幾經輾轉才回到廊坊,返崗途中還不忘給公司拉上生產需要的材料。被身邊黨員感動的50歲高級鉗工馮錦城,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生產技術可以通過借鑒交流獲取,而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是無可替代的,是這次抗疫保供留給我們的最大財富。”鄒毓虎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