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云普)大慶油田今年繼續加大數字化油田建設力度,截至5月11日,已啟動14個重點項目,全年計劃完成2.2萬口油水井數字化建設,預計油田數字化覆蓋率達43.1%。
大慶油田奮力譜寫“發展新篇”,突出數字智能發展,推進信息技術與油氣業務深度融合,加速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大慶油田把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構建數據采集、傳輸、分析、決策的全流程體系,逐步形成少人高效的井間站數字化生產管理流程,改變了員工的工作模式,為精準高效地掌握生產動態和及時制定、調整生產方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生產資料遠程“看、查、傳、控”,心中有“數”。大慶油田杏北第一作業區北六隊已完成整裝數字化注采班建設,實現各項生產資料遠程“看、查、傳、控”。集中監控實現了從定溫控摻向定量控摻的轉變,有效減少了冬季摻水量波動及凍井、凍管線等生產事故發生。
“先中心、再網絡、后井間”施工,加快建“數”。大慶油田杏南數字化運維中心選擇“先行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這個中心在試點建設中總結出“先中心、再網絡、后井間”的施工順序,摸索出以計量間為最小單元,以管控平臺數據回傳準確、功能完備為標準,確定管理權的交接模式,并同步編制了數字化建設指導手冊,為油田數字化建設的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
“數字化”與“專業化”結合,拿好分“數”。大慶喇嘛甸油田第六作業區114隊將“數字化采油隊”與“專業化班組”管理模式試點工作相結合,將前線采油工劃分為巡井工和保障工,僅15人即可保證生產平穩運行,用工人數為傳統管理模式的68%。
“電子巡檢+人工巡檢”模式,管理有“數”。大慶油田第七采油廠注采736班作為數字化試點單位,采用“電子巡檢+人工巡檢”的管理模式,將常規巡井變成了有針對性的專項巡井,人工巡檢周期由1天延長至5天,顯著提高了現場管理水平和油井生產時率。生產數據采集實現全流程遠程實時監控、油水井間智能調控,生產數據可實時、連續、自動記錄,并可實現網上共享,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資料的可靠性、連續性、及時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