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院士序貫接種選擇了來自合肥高新區的重組蛋白疫苗,新冠口服藥取得重大進展并即將進行臨床試驗,多個企業研發的抗原檢測產品暢銷海外,電子哨兵、車輛及人員管理系統、移動核酸檢測小屋、無接觸自助掛號機等高科技產品在提高抗疫效率、減少直接接觸降低傳染風險等方面發揮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國家隊,合肥高新區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擔當起“科技抗疫”的責任和使命,區內眾多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推動一大批疫情防控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迅速轉化應用,投入到戰疫一線中。截至2022年4月底,合肥高新區累計有四大類114家企業260余產品在本次疫情中投用,為全球戰疫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皖產新冠口服藥即將臨床試驗 有望年內上市
近日,位于合肥高新區的貝克制藥正在研發的抗新冠口服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該公司一直致力于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研究團隊緊盯科技前沿,通過比對研究,確定把國際制藥巨頭的口服新冠治療藥物莫努匹拉韋作為發力方向,2020年開始進行首仿研發并取得重大突破。該藥已被命名為莫那匹拉韋,主要針對于有暴露風險的、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非住院成年患者,可以干擾病毒的遺傳密碼使之出錯,從而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該藥物一個療程為5天,每天口服8粒,輕中度患者一個療程內能基本痊愈。
目前,貝克制藥莫那匹拉韋已經完成中試研究和驗證批次的研究,合成原料藥各項指標均合格,并完成膠囊劑型開發。今年6至8月,貝克制藥將在安徽省內三甲醫院開展該藥物的臨床試驗,預計3個月完成臨床試驗后,9月份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注冊批準,有望在年內供應國內市場。
據了解,貝克制藥是國內專業從事抗艾滋病、抗乙肝藥品研發的高新技術制藥企業,建有國內產能最大、品種最齊全的抗乙肝、抗艾滋病藥品生產基地。自2011年,貝克制藥股份已連續7年中標國家艾滋病藥品招標采購項目,圓滿完成藥品供應任務,累計為國家節約招標資金達40億元,并向國內多家疾控系統捐贈2960萬元抗艾滋病藥品。
貝克藥業
鐘南山院士序貫接種選擇“高新區疫苗”
像貝克制藥新冠口服藥這樣直接投入使用的抗疫產品和服務,合肥高新區還有很多,涵蓋新冠疫苗、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病毒消殺等方面。
比如:博奧醫學、金域醫學、諾森醫學推出核酸檢測服務,服務萬千百姓;深藍醫療、必歐瀚、瀚海博興等企業研發出抗原檢測試劑,從2020年開始暢銷海外,為全球戰疫貢獻力量,并有望在不久后在國內上市。另外,杜威智能研發出移動式核酸采樣工作站,中科納普研發出納米銀抗菌消毒噴霧,都成為戰疫的有力武器。
而智飛龍科馬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O細胞),曾于2021年3月獲批緊急使用,并在2022年3月1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準上市,成為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2022年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線上為南開大學“科學指導抗疫,勇攀醫學高峰”直播中建議,可以使用異種疫苗作為序貫接種,而他自己打的第三針就是智飛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此外,安科生物自主研發上市的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是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廣泛應用于各種病毒性疾病以及腫瘤的治療,國家衛健委在1-8版方案中病毒藥物治療都推薦α干擾素霧化治療。
智飛龍科馬新冠疫苗
“科技哨兵”參戰 筑牢基層戰疫防線
合肥高新區很多企業還研發出不少適用特定場景的防疫產品,涵蓋社區管理、常態化疫情防控等方面。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重點場所出入口、卡點的每次人員進出都需要進行測溫、驗碼、人員信息登記等多種操作。日前,由清新互聯、安徽筑園針對疫情信息核驗通行研發生產的智慧裝備“電子哨兵”正式上崗,讓這個流程幾秒鐘就可以輕松完成。
而博微太赫茲公司研發的太赫茲安檢測溫一體機,讓安檢速度提升10倍,大幅提高了公共場所的人員流動速度。疫情發生后,博微太赫茲核心團隊在太赫茲安檢儀基礎上,增加了紅外線測溫模組。實現無接觸安檢測溫一體化,迅速在合肥地鐵投入使用。
聚潤互聯與中國電信合肥分公司聯合開發的智能門磁,則在基層防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智能門磁通常安裝在居家隔離人員的入戶門上,隔離人員如果打開大門,門磁會立刻“知曉”,后臺系統也會生成,并向社區工作人員手機上發出一條提示信息。這款“高新造”的智能門磁的使用,提升了基層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而卓威通信的人臉識別健康碼防疫通行解決方案、智能一體化人像掃碼測溫方案,適合在各種場所入口簡易部署,能夠對入場人員進行實時高效的測溫、健康碼驗證或身份證驗證,給出綠碼通行、紅碼報警的結果,人員通行記錄歸檔、支持事后查詢。
針對當前存在人員及車輛(貨車)流動大、來源區域廣、軌跡無法掌握等痛點,中科國金研發了疫情防控出入境車輛、人員管理系統和物聯網定位設備——合運保,該設備具有車輛管理、軌跡追蹤、超時告警、出肥(區域)審核等功能,針對疫情防控中大貨車通行難痛點,車輛疫情監測預警實現外來車輛出肥所在縣區的全程軌跡跟蹤,實時查詢車輛位置信息,對超時未離開車輛實時預警,結合人員疫情信息管理實現對疫情防控期間車輛的實時追蹤。不僅有利于保障貨運物流暢通,同時也給后期追溯提供便利,助力精準防疫,織密織牢疫情防護網,為疫情防控貢獻數字化利器。
中科國金研發的GPS物聯網定位設備——“合運保”
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 助力阻斷病毒傳播
減少與人和物品的直接接觸,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途徑。在合肥高新區,不少高科技企業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出減少直接接觸的場景解決方案,涵蓋無接觸式零售、無接觸測溫、智慧醫療等平臺系統等方面。
比如,阿拉丁量子科技的“小天使”機器人,是應用在健康咨詢自主導診的接待機器人。疫情期間,常被應用于醫院接診處,可以盡可能避免人員交叉接觸。
東超科技的空中成像非接觸式醫療自助機,搭載了公司國際領先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提供全新的空中成像人機交互方式,讓用戶在不接觸實物的情況下,點擊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多功能自助服務的一系列操控,有效隔絕因實物接觸操作帶來的細菌、病毒交叉感染。該產品也在此次北京冬奧會上得到使用。
杜威智能的移動式核酸采樣小屋(工作站),是一款集體溫測量、核酸采樣、病毒消殺等功能于一體的產品,既提高了核酸采樣效率又保證了采樣人員安全。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的“智醫助理”家庭醫生隨訪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讓基層醫療工作者只需在系統內輸入患者電話,就可以定時自動外呼,5000個隨訪電話不用半天就能完成。外呼完成后,系統會將數據統計成圖表供醫生參考,社區醫生再根據異常數據進行人工回訪、核實、干預。
杜威科技“移動式核酸采樣小屋”
全方位優化創新體系為“科技戰疫”保駕護航
眾多科技抗疫神器的涌現,展示了合肥高新區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階段性成果,體現了園區“承擔國家使命、落實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平、參與全球競爭,奮力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責任擔當。
為了促進科技創新,高新區構建“三位一體”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引導重點企業與強校強院強所共建共性技術平臺和小試中試平臺。早在2016年,智飛龍科馬就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就共同建立了成熟的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平臺,并于2018年8月聯合開發重組MERS-CoV疫苗。智飛龍科馬利用豐富的重組MERS-CoV疫苗研發平臺和經驗,快速啟動CoV-19新冠疫苗研制。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實驗動物平臺和藥效藥理測試平臺,為超過20家生物醫藥和基金檢測企業提供模型創制、基因編輯等高端技術服務,為創新提供專業平臺。
創新需要場景應用,對此,高新區于2018年起啟動了面向科創企業的“應用場景供給計劃”,在城市大腦、智慧教育、未來健康、應急安全、無人網點、自動駕駛、量子應用、未來制造等八大新經濟領域,為新技術應用、新模式孵化提供試驗空間和創新土壤。2020年以來,園區瞄準科技抗疫需求摸排全區抗疫產品,發布三期《合肥高新區科技型企業抗擊疫情產品服務清單》,涉及81家企業、197件產品和服務,不僅為一批自主培育的科創企業提供更多、更現實的全國市場,更是幫助東超科技、清新互聯、杜威智能、科訊嘉聯等企業在多地實戰中打磨優化產品。
同時,合肥高新區利用中國科大、中科院等科教人才資源優勢,全面對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各類成果轉化平臺,致力于打通產學研用成果轉化阻礙,快速集結“作戰單位”。在與高校院所的常態化協同關系下,貝克生物、筑園信息、暢信網絡、云之跡等一批企業不僅第一時間就能吸收高水平科研成果,更能快速集結校企兩端研發人員,開展精準高效的聯合攻關。
中國聲谷孵化區
(項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