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而如何挖掘工業范式轉型源頭,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產業鏈的新課題。
4月27日,在「甲子引力X」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華為工業軟件及工業云CTO、華為工業軟件云產品部部長、數字化工業軟件聯盟秘書長丘水平以《共建工業軟件云,共踐智能制造》為主題,分享了華為云在工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的觀點與經驗,并呼吁“集眾智,聚眾力,共建工業軟件云,加速工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智能升級。”本次論壇以“產業科創新坐標”為主題,試圖在有限性、無限性和不確定性中尋找數字經濟的限度。
在全球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下,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日益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核心內容。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離不開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當前,全國各地紛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
依托在工業軟件與數字化轉型的長期深耕,丘水平認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的是實現整個工業范式的轉型,這個方式既涉及企業內部的設計、生產和運營,也包括企業與客戶間商業模式的轉型。與此同時,市場競爭關系將從企業轉向產業鏈,企業數字化逐漸轉向產業鏈數字化。
基于此,丘水平提出了工業范式轉型應具備三大一體化:
首先,產品端到端工程橫向一體化。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顆粒度,會從“單個企業”升級到“產業鏈”,這就需要實現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業務一體化融合,在融合過程中實現顯著性的降本增效,因此,所有工業型公司的基礎輸出一定是具體的產品,沿著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橫向一體化融合”非常關鍵。
其次,功能系統垂直一體化。無論一個公司規模有多大,都一定需要自上而下的過程,因此,所有的工廠、車間、工段、工位,哪怕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需要實現“垂直一體化整合”。
最后,產業鏈交易網絡一體化。無疑,所有的產品型公司一定是經歷從錢到產品,再從產品到錢的過程,涉及多級供應端、多級渠道商、多級伙伴,實現產業鏈整個交易流的一體化也是關鍵。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模型是實現業務一體化融合、工業范式變革的基本方法,此前,傳統的CAX工業軟件正在快速地向MBD、MBE軟件形態發展。傳統的工業軟件是以物理學科模型為核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支撐了產業的質量提升,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和錯誤。
然而,智能制造的典型特征必將是大規模定制和柔性生產。這就必須得有產品級的虛擬仿真和驗證能力,而隨著性能、功能、流程的不斷復雜,勢必會引入更多的模型,對此,數字孿生技術備受業界關注。
談及數字孿生,丘水平認為,閉環數字孿生技術是工業數字化的核心,也是一種新的“面向對象”的數據治理技術。面向未來,基于“業務對象”的“先建模、后實例”的數據治理技術,會有效的推動從PDM走向PLM,乃至XLM,在“物數融合”實現完整的數字主線和數字孿生,在此背景下,工業軟件行業正處于“換道超車”歷史機遇期。
誰能擁有最先進的工業軟件,誰就占據了第四次智能工業革命的高地。然而,中國工業的高速發展,既要基于傳統的生產要素,也要基于現代的工業技術、數據、模型等知識化生產要素,更要基于新型的工業軟件、工業APP等數字化生產要素。因此,工業技術軟件化是一次從傳統經濟到知識經濟的巨大跨越,而標準將是推動工業軟件快速發展的核心之一。
眾所周知,從2G到5G,完備的標準一直在助推無線網絡的快速發展,然而,對于工業軟件的具體分類,目前業界尚沒有統一的界定和標準描述。
2019年,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工信部發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中,將工業軟件劃分為產品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控制類軟件、業務管理類軟件?;谠摌藴士梢钥吹剑?021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94994億元,其中,工業軟件占比2.5%。
因此,缺乏統一的軟件標準,用戶企業的產業鏈上下游采購不同主流廠商的軟件,數據格式、接口標準難以協同,即使通過格式標準轉換也存在重要特征信息丟失的問題,使得國產軟件間無法形成合力,難與國外一體化的平臺軟件相抗衡。
丘水平指出,數字化工業軟件聯盟目前聚集了上百家工業軟件企業,希望能有更多的甲方單位參與進來,共同來定義工業軟件?;诰郾娢滞?,把所有相關的Know-How沉淀下來,工業數據標準底下的數據模式驅動引擎,數據模型結構以及連接服務和工業資源庫,都可以放在這個底座上共建共享。
最后,丘水平呼吁,“華為希望在整個國產工業軟件的推動過程當中,集眾智,聚眾力,攜手合作伙伴共建工業軟件云,從而逐步地去實現支撐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國工業軟件體系的建設?!?/font>
來源:咸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