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利獎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評選,是我國唯一專門對授權的發明技術給予獎勵的國家級政府部門獎項,也是我國專利領域的最高獎項,在國際上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本屆評選采用了項目推薦方式,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優先推薦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等方面形成的核心專利。本次獲獎,是對凱泉科技創新水平的高度認可與肯定,也是對全體凱泉人的最好嘉獎與鼓勵。
據介紹,由于現有技術中供水設備按最大流量選型,導致各分區供水設備長時間處于中小流量工況,效率低、能耗高。本次參評的發明專利正是針對這一技術難題,突破性的開發了“一種增加了公用備泵的供水設備”,能夠將公用備泵作為高、低區的公用備泵,實現通過公用備泵來提高高、低區的小流量供水的效率,降低供水設備的整體能耗,從而有效推動高層建筑供水技術的發展。
另外,除了能精準解決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能耗問題,該項發明專利的應用還有效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增強校企間的合作,為行業培養了百余名智慧水務系統工程技術人員。
目前,本專利技術及相關專利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小區高層建筑供水系統中,獲得眾多用戶和業界同行的普遍認可。下一步,凱泉還將結合城鎮供水、城鄉供水一體化、老舊小區供水改造、暖通空調高效機房等行業應用場景的特殊需求,對設備進行針對性設計,大力推廣至建筑、市政、工礦等領域的高效節能輸配系統,為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高社會就業水平貢獻更多的力量。
當然,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加持。為持續激活企業科技創新潛力,凱泉充分發揮“產、學、研一體”的優勢,建立了多元技術聯合體:在核電用泵、火電用泵、三大化工用泵等重點研發項目上,與建大流體機械研究所、清華大學、江蘇大學開展水力設計、研究、流場分析等技術合作;與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開展承壓邊界、轉子動態、抗震分析計算等技術合作;與同濟大學開展核電泵抗震實驗技術合作;與上海交大開展軸承計算、核工程等技術合作,為增強公司的“硬實力”提供了強力保障。截止2021年底,已獲得各項專利580余項。
善水之道,以利萬物!接下來,凱泉將繼續以技術引領,厚植科研沃土,激發創新活力,持續推進高價值專利創造,為行業高質量貢獻重要力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