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液壓作動器產品不斷向高可靠、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功能閥作為液壓作動器的關鍵部件,其性能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微型化插裝式功能閥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其中包括小型化、大流量、低泄漏結構設計、寬壓力范圍性能要求、微小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和裝配技術等一系列技術難點。要攻克這些技術問題,創新攻關工作極富挑戰。
自主創新 先“閥”制人
時間已經是凌晨1時,航空工業自控所偌大的1002樓一層辦公大廳只剩中間幾臺電腦還閃著亮光,密集的討論和鍵盤聲此起彼伏,微型閥攻關團隊正在進行項目競標前的最后沖刺。
2020上半年國家某重點項目指南發布,微型化插裝式功能閥研制項目由自控所牽頭正式啟動競標,從戰略高度出發,探索和搶占我國高端功能閥這一空白領域,走自主發展道路,打破國際壟斷,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立項初期團隊面對競標壓力,僅用了十多天時間,就將包括微型插裝式單向閥在內的六個項目的設計仿真和加工裝配中的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案,如庖丁解牛般地分析出來,并形成了全面的項目建議書。方案討論、搭建框架、查閱資料、設計仿真、匯總修改,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反復修改完善,一份份接近三百頁的厚厚項目報告的編寫,無不凝結著團隊豐富的產品研發經驗和大量的心血。
大家紛紛表示:“只有把真正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才不會處處受制于人。一定要拼盡全力把這個項目拿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團隊在項目競標評比中一路披荊斬棘,自控所申報的六個項目全部勝出。
勠力同心蓄勢待“閥”
“哧~”這微小的聲音在嘈雜的裝調現場或許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年輕的“裝調工”小李卻聽得格外清晰。這是溢流閥正常開啟的聲音,看著采集器里接近完美的壓力和流量曲線,小李的嘴角也揚起了一條優美的弧線。
這笑容的背后卻充滿了團隊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研制周期緊張、技術基礎薄弱、技術壁壘高是項目初期所面臨的“三座大山”。初期試制產品的性能并不理想,零件加工一致性差,泄漏量和密封效果與國外產品仍有差距,堵頭耐壓試驗存在脫出風險,國產化材料也存在技術不成熟等風險。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團隊科學管理,環環相扣,全力保證項目研制和型號節點順利進行。領導高度關注項目進展,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團隊搶時間;項目主管領導統籌組織,深入一線,推動項目各環節順利有序運行;副總師既做頂層技術把關,又關注細節,帶領年輕的技術隊伍逐項攻關,深挖圖紙細節,分析包括壓窩球面粗糙度、壓窩力行程、堵頭壓合量等一系列關鍵要素,在裝配調試上深入現場指導分析壓力流量異常等問題;制造工藝專家全程參與,嚴格把控機加工藝,提高產品成活率;技能專家對國產化材料應用、焊接等特種工藝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與幫助。
團隊成員勠力同心,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進行了多輪圖紙和工藝迭代優化,并最終完成某型機配套產品設計及投產交付。
戰機飛天 劍指蒼穹
某型機首飛現場,一雙雙眼睛緊張地注視著屏幕,看著自己研制的產品終于裝機騰飛,沖上云霄,此時此刻團隊成員難掩心中的激動。微型閥團隊歷時一年突破了小型化、大流量、低泄漏結構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國產微型化插裝式功能閥在我國航空領域的首次應用。
微型化插裝式功能閥不僅重量相較傳統功能閥降低60%,緊湊小型化結構大大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大幅提高該類產品的可靠性,而且帶動了我國高端功能閥整體制造技術水平提升,打破了高可靠性精密液壓元件長期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為后續不同規格、不同使用場景的微型國產系列化產品研制夯實了基礎。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