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北京“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發布

作者: 2022年04月07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既要光和熱,又要藍天白云。北京的能源供應與消費一直是攸關國計民生與生態環境的必答題。從2016年到2020年,北京壓減燃煤1000多萬噸,以能源結構優化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助力PM2.5平均濃度下降52.9%。  新的
      既要光和熱,又要藍天白云。北京的能源供應與消費一直是攸關國計民生與生態環境的必答題。從2016年到2020年,北京壓減燃煤1000多萬噸,以能源結構優化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助力PM2.5平均濃度下降52.9%。
 
  新的能源發展藍圖已經出爐。日前,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設置了81項能源發展重點任務,提出了總投資1866億元的能源領域重點項目清單。“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推進非應急情況下基本不使用煤炭的計劃,天然氣消費量要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消費總量力爭較峰值下降20%。
 
  保障:天然氣應急儲備14億立方米左右
 
  天津濱海新區南港工業區,總投資超200億元的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拔地而起。一根全長200多公里的管道從這里連通北京大興,未來將成為北京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將繼續提高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建成‘三種氣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環’的多源多向天然氣供應體系,形成14億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來現余說。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北京能源保障能力會進一步增強,堅強韌性能源體系構建取得實質進展。本市將建設堅強智慧城市電網,2025年外受電通道增加到18條37回路,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6%;優化清潔供熱布局和綠色供熱體系,推動剩余山區和淺山區農村清潔能源替代,基本實現本市供熱“無煤化”。
 
  減碳:非應急情況下基本不使用煤炭
 
  從2016年到2020年,北京累計壓減燃煤1000多萬噸,天然氣、外調電等優質能源消費占比提升11.6個百分點,助力全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52.9%。
 
  新一個五年周期,北京能源綠色轉型的步伐將越來越快。
 
  來現余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強化能源、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能源效率持續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下降,達到國家要求。
 
  根據《規劃》,本市將推進“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非應急情況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氣消費量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汽柴油總量力爭較峰值下降20%,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9%,外調綠電量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14.4%以上。
 
  傳統能源持續壓減,哪些能源將補上?
 
  據悉,北京將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萬千瓦左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4500萬平方米。同時,打造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一批能源綠色轉型示范樣板,新建城市功能區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本市已初步形成集聚發展的氫能產業布局,培育和引進了超過100家具有核心技術和產業化能力的企業。”市經信局副局長彭雪海介紹,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北區已經正式建成投入使用,98家企業注冊落地;中關村(房山)氫能產業園也正式掛牌建設,已入駐30余家氫能產業鏈企業,建成氫氣產能約每天7噸,為本市氫能示范應用提供了氫源保障。
 
  民生:充電樁力爭增至70萬個
 
  2016年起,全市圍繞平原村莊大規模整村實施煤改清潔能源。兩年后,全市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了“無煤化”的工作目標。“十四五”期間,本市將穩妥有序推進密云、門頭溝、房山、懷柔、延慶等區剩余山區村莊的煤改電工作。
 
  與此同時,北京將增強城市供熱保障能力,完成左家莊二期等調峰熱源工程;新增余熱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推動城市副中心、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地區可再生能源供熱系統建設,建設張家口—北京綠電蓄熱試點工程。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占比將達到10%以上,單位建筑面積供熱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左右。
 
充電樁和加氫站設施建設方面,市城市管理委一級巡視員蔣志輝介紹,截至去年年底,本市累計建成充電樁、加氫站分別為25.6萬個和10座;到2025年,力爭達到70萬個和74座,平原地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要小于3公里。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