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軍 特約記者張雯)3月12日,在冀東油田南堡第二工區,值班員工在電腦上通過作業管理平臺,監測到南堡12-X79井檢泵作業進入完井確認階段。值班員工隨即前往現場確認進度,做好開井前的準備工作。
“通過作業管理平臺,我們可以在線上實時跟蹤監控油水井作業進度,實現了對油水井作業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把控。”員工姜殿軍說。
近年來,隨著冀東油田油藏開發、儲氣庫建設的不斷深入,油水井措施類型不斷豐富,呈現出多元性、復雜性,演化出的新技術給油水井作業運行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同時,地質設計、工藝設計審批流程相互獨立,作業進度仍然需要人工匯總,關鍵節點處理和異常情況上報程序煩瑣。
為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作業管理協同、高效運行,冀東油田南堡作業區姚江龍創新工作室圍繞信息共享、信息統一和信息優化簡化3項重點目標,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技術人員立足南堡作業區業務范圍,全面梳理作業發起、設計編寫與審批、作業施工、完井確認等14項流程,并整合利用現有A2系統、井下作業管理系統等資源,重新進行程序編寫,通過互聯網將數據收集、篩選、分類處理后,發布于微信公眾號,最終形成全新的作業管理平臺。
姚江龍介紹,作業管理平臺可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島,激活了協同辦公體系新動能。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界面簡潔、操作簡便、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能直觀反映出作業井號、措施類型、完成進度等基礎信息,可減少人工報送、傳遞環節,完全實現無紙化、自動化辦公。
這個平臺在全面分析管理難點和薄弱點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節點處理耗時計算”和“異常情況上報協調”兩個機制。通過分別計算14項具體流程的耗時,暴露延誤作業進度的關鍵節點、責任部門,倒逼責任人加快節點運行進度。通過上報異常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摒棄以往點對點的交流模式,融入協同辦公體系,使異常分析、問題處理更加高效,進一步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兩個機制的推出,為業務主管人員監控作業流程、輔助業務辦公和決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撐。3月份投用運行以來,這個平臺已對南堡作業區826口油井實施了運行監控,單井與2月份同期相比平均作業提速2至3天,在縮短油水井作業周期的同時,累計創效32萬余元。
此外,作業管理平臺具有兼容性,可與采油管理信息化平臺完成對接,值班員工可以遠程查看壓力、量油、功圖等生產數據,并通過設置警戒值進行故障報警,實現了遠程自動化監控管理。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