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作者:桑桑
2021年作為“雙碳”目標落地的首年,光伏市場站上頂流賽道,引來了近萬家“新兵”入局淘金,而老玩家們也開始持續加大籌碼。
在政策利好與市場樂觀預期下,市場對光伏行業投資熱情升溫,包括騰訊、京東、中國燃氣、長城汽車、萬科等各行業近百家知名企業,在2021年相繼進入光伏領域。
其它中小企業、創業者涌入數量更是驚人,根據檢索企查查信息統計,2021年,新增注冊的光伏產業鏈相關企業數量高達近10萬家,為歷年新增注冊企業之最,累計存續企業超過超56萬家,涉及產業鏈各個環節。粗略統計顯示,大約有8成企業集中光伏制造端和光伏下游發電領域。
具體來看,相較于2020年,2021年各月新增注冊的光伏企業均超過2020年,尤其是去年6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正式啟動分布式整縣推進工作以來,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處于持續高位階段,月均注冊數量在9000家以上。
唯一低于這一數值的月份出現在10月,部分業內人士猜測,出現這一起伏的原因是,是由于9月份整縣試點名單下發后,部分縣、市卻開始暫緩甚至暫停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項目備案及電網接入審批,致使不少參與者開始謹慎觀望,隨著國家能源局和地方政府的糾偏、11月、12月迅速進入爆發增長階段。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山東、江蘇三地光伏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擁有約10.4萬家、7.04萬家以及7.01萬家,2021年三地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分別超過萬家,緊隨其后的省份為河北、浙江、安徽、河南等,2021年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也取得不俗成績。
從注冊資本分布情況來看,光伏企業的規模分布還是較為均勻的。企查查數據顯示,四成的企業注冊資本在500萬以內,100萬以下的中小企業也占到2成以上。
現階段,光伏行業已經歷了多輪激烈廝殺,不僅不斷有看好光伏前景的“新兵”入局淘金,也有一大批光伏企業,在光伏政策調整和光伏競賽之中破產和停產,被擠出局。
為了探究我國光伏產業近十年的發展變化,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截取了企查查2012-2021年光伏領域相關企業的變化數據。
2012年開始,在政策和補貼的支持下,光伏市場迎來了持續增長期,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入局,2017年和2021年,新增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兩度達到峰值,分別約達7.05萬家和11.12萬家。
同時,行業高速發展背后,補貼、消納、產能、競爭等一輪又一輪考驗,大洗牌相伴而生。
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指出,實行風電、光伏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降低的價格政策。受補貼下調影響,2016年,光伏行業迎來“退出潮”。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年光伏相關企業吊銷/注銷企業超過2萬家。
即便如此,行業整體仍舊維持向好的發展態勢,光伏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仍舊持續增長,于2017年達到10年期間中,僅次于2021年的峰值。
但很快,光伏迎來了一記重擊,2018年5月31日,國家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界稱“531新政”),其中明確指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強度。
猝不及防的“斷奶”,不僅一大批光伏企業破產倒閉,光伏企業連年向好的發展態勢也被遏制。2018-2019,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成本不斷推高等原因,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連續兩年下降,企業吊銷、注銷數量也有所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光伏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分別為6.58萬家和5.96萬家。
但好在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光伏行業重新復蘇,再次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我國相繼提出“30·60”雙碳目標以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光伏成為其中主力軍,前景廣闊但道阻且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