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企業發展該做加法還是減法,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儀表黨委書記兼董事長馬玉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馬玉山代表認為,“這兩年,受疫情沖擊影響,很多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雖說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各自所做的加法與減法不同。見效最快的減法無外乎裁員、降薪、壓減供應商的進貨價格等”。 “2021年,吳忠儀表全年實現生產176751臺套各類控制閥,實現銷售額215054萬元,在沒有裁員的前提下,職工收入增加30%,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1.4%。”馬玉山代表告訴記者,企業取得的這一成績,恰恰不是做“減法”得到的,而是通過持續做“加法”實現的。 據馬玉山代表介紹,吳忠儀表的看家本事,是練好內功。這不是什么新話題,關鍵看誰能持久。做實業既要重視產品優質,還要降低成本。這唯一的“減法”,吳忠儀表是通過持續做“加法”實現的。“品優方可價高,品新方能走俏”。這一切都來自創新發展,來自持續發力做“加法”。 如何持續做“加法”?一個A型控制閥,有30多個型號,每天要加工生產從全國幾十個銷售網點上傳過來上萬個零部件訂單;有的產品一臺一組裝備,需要幾十個規格標準,因此生產線上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數據庫;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吳忠儀表不僅登上100多個系列、10萬多個品種、100多萬個零部件的國內頂級控制閥的龍頭“寶座”,還實現146類5000多個質量控制點對國外技術從“追趕”到“超越”。 馬玉山代表說,企業追求利潤,外在的“減法”只能緩沖一時,內在的“加法”才是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