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偉
“科技興海、產業強海、開放通海、生態養海、統籌陸海”。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海洋特色優勢,深入踐行 “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的國家戰略使命,縱深推進經略海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噴涌勃發,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檔升級,海洋開放新通道建設全面提速。
數字最有說服力。經初步測算,2016-2021年,該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由30.2%增長到近40%,占全市海洋經濟比重由34.4%增長至近40%,海洋經濟成為新區第一大產業集群。
科技興海 創新能力噴涌勃發
五年來,該新區不斷加強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匯聚經略海洋智力底氣,同時引領科技與海洋經濟相互融合發展,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噴涌勃發。
背依大珠山,面朝靈山灣,集聚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正從青島西海岸新區 “揚帆啟航”。
2018年初,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中科院其他12家研究機構,提出在古鎮口核心區建設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2021年初,集聚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海洋科技 “航母”打造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藍圖徐徐展開。
未來,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探索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集聚核心科學家團隊、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協同攻關的 “1+X+N”模式,建立研發中心和轉化中心,構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實現中科院海洋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創新成果集聚,為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科技供給,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在這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并非孤軍奮戰。
以船海為特色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對 “出海口”的希冀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對涉海 “智力”的渴求一拍即合。該新區拿出 “頂格協調、頂格推動”的勁頭,在政策、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上不遺余力。2016年,哈爾濱工程大學 “牽手”該新區,建設占地2000畝的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借此打造人才高地、海上試驗場,推進國際化辦學,拓展新興交叉學科。
如今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嶄新的海洋科創高地正日漸崛起,匯聚起經略海洋的強大智力底氣:引進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一流涉海高校11所,全區高校總量達到20所;引進建設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
裝備研究院、中船人因工程研究院等 “中字頭、國字號”涉海科研院所10余家;集聚海洋物探及勘探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明月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涉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平臺12個……海洋科技優勢明顯,高端海洋科研平臺集聚,海洋科技企業培育加速,讓該新區在深入踐行 “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的國家戰略使命中底氣十足。
產業強海 高質量發展提檔升級
科技之光照進海洋,不僅提供了發掘海洋資源的動力,也讓海洋特色產業更加蓬勃。
海洋生物醫藥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重點突破的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針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該新區制訂實施了倍增計劃,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華大基因、正大制藥等掌握關鍵技術的骨干企業,推動海洋生物醫藥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創新藥物及制劑、生物新材料方向發展。
智力的聚沙成塔之下,產業的質變自然水到渠成。正大制藥BG136藥物完成臨床用樣品生產,啟動一期臨床試驗;明月海藻集團體內植入用超純海藻酸鈉打破國外壟斷,衣康酸、異麥芽酮糖生產規模世界第一……該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崛起。
與海洋生物醫藥一樣,船舶海工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重點突破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2019年,由我國自主集成的世界最大噸位級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P70交付;
2020年,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和集成的中國最大作業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交付;
2021年,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的設備安裝和調試全力推進;
2022年,全國首艘超低溫冷藏運輸加工船 “海洋之星”命名投用;全球首例一體化建造LNG工廠首個核心工藝模塊從該新區運往加拿大……
一個個世界級海工重器從新區昂揚出海,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船舶海工也悄然實現了從“加工”到 “創造”的角色轉變。
核心產業集群重點突破的同時,該新區的海洋產業實現了 “全面開花”:海洋漁業方面,深遠海 “藍色糧倉”建設取得新突破,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首批國產深遠海三文魚規模化養殖收魚成功;海洋冷鏈產業方面,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實現破題,防波堤、碼頭等啟動建設;青島國際海洋產業資本配置中心建成啟用,設立總規模105億元的2支海洋產業基金……
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主體,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鮮明標志。
具體到產業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力實施海洋產業突破行動,促進海洋產業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船舶海工產業、航運貿易金融產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冷鏈產業、臨港加工產業、海洋科技服務六大海洋產業快速發展。初步預計,2021年六大海洋產業增長20.3%,與2019年相比增長30.2%,兩年平均增長14.1%。
開放通海 新通道建設全面提速
開放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鮮明特質,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發展海洋經濟必須走開放合作之路。過去一年,在新發展格局下,該新區準確把握國家戰略疊加機遇,以開放姿態與世界共舞,海洋開放新通道建設全面提速:
青島自貿片區海洋領域蓬勃發展,18項試點任務全部實施。東北亞國際船舶交易中心落戶,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啟用運營,優化生物樣本進口 “清單式”監管創新模式,成功舉辦2021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發起全球 “海洋微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軟體動物基因組計劃”。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全年進口額突破1800億元、增長40%以上。
山東港口青島港新增23條航線,航線總數達到190條,完成貨物吞吐量6.3億噸,同比增長4.3%,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71萬標箱,同比增長7.8%,實現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雙增長,穩居全球前六,東北亞第一。
立于開放、興于開放、強于開放。從輝煌燦爛的瑯琊文化一路走來,開放的基因始終流淌在西海岸的血脈中。
五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度融入膠東半島經濟圈建設,主動擁抱 “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強境外投資企業跟蹤服務,成為省、市 “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和董家口港區兩大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分列東西,猶如兩翼驅動西海岸聯通著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島德國、日本 “國際客廳”輻射力日益增強,西海岸國際 “朋友圈”日益壯大;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青島跨境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跨境電商企業集聚……西海岸新區緊抓機遇,深度融入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更高質量發展,闊步邁向開放發展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