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全球甲烷追蹤》報告稱,2021年,原油、天然氣、煤炭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0年出現反彈。同時,各國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監測數據遠低于實際數值,是甲烷減排行動中的重要漏洞。
對此,IEA呼吁各國,應加強對甲烷排放的監測控制。“如果能逐個排查泄漏點,并將泄漏的甲烷收集起來進行銷售,甚至可能成為油氣運營商的‘新商機’。”
IEA援引聯合國官方數據稱,目前,地球大氣中甲烷濃度創下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新高。同時,2021年,全球能源領域的甲烷排放量高達1.35億噸,占全部人類活動甲烷排放總量的40%左右,與2020年相比,2021年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量同比增長5%。
據了解,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對大氣影響更大的溫室氣體。從甲烷排放的源頭來看,2021年,煤炭行業的甲烷排放量占比最高,達到4200萬噸,石油行業的甲烷排放量約為4100萬噸,其中,開采、處理、運輸天然氣環節的甲烷排放量達3900萬噸。另外,全球約有900萬噸甲烷來自于生物能源的不充分燃燒。
根據IEA統計的數據,2021年,在15個國家的油氣設施中檢測到了大量的甲烷排放,其中,美國主要油氣生產地得州和中亞部分地區是甲烷排放最為嚴重的區域。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政府統計的數據,美國甲烷排放量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0%左右,而美國油氣產業的甲烷排放量占整體排放量的30%以上,是甲烷泄漏的主要來源。
IEA同時表示,雖然2021年甲烷排放水平高于2020年,但并沒有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
不過,IEA援引行業專家的話稱,目前,赤道地區、近海作業以及高緯度地區的甲烷排放測量數據仍然缺乏。
據了解,IEA在2021年將各國煤礦和生物能源領域的甲烷排放情況納入了監控范圍,同時更加細化了針對油氣領域的甲烷排放監控,最終發現,各國甲烷排放監測系統以及官方匯報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缺漏。
IEA指出,部分國家提交給聯合國的溫室氣體清單“已經多年沒有更新”,即使是及時更新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國家,其中也有許多條款不夠準確。
根據IEA的統計,全球能源行業的甲烷實際排放量較各國官方記錄報告的要高出70%以上。為此,IEA強調稱,在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方面,各國應提高甲烷排放透明度,提供更強力的政策措施。
業內測算認為,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有30%都要歸因于大量的甲烷排放,要在短期內盡快遏制氣候變暖趨勢、提高全球空氣質量水平,快速降低甲烷排放量尤為重要。
IEA署長比羅爾提出:“在2030年到來前,將人類活動排放的甲烷總量降低30%,與到2050年將整個交通行業實現零碳排放達成的對抗氣候變化效果是一致的。”
對于控制甲烷排放的手段,比羅爾建議,如果化石能源行業能夠找到生產、處理、運輸過程中存在的甲烷泄漏口、并將泄漏的甲烷收集起來,很可能會讓能源企業以“零成本”的方式降低甲烷排放量。
有測算數據顯示,2021年,化石燃料行業泄漏的甲烷量達到1800億立方米,如果能夠將這些甲烷氣體利用起來,基本能夠滿足歐洲電力行業的全部需求。為此,IEA在報告中指出,如果能夠將泄漏的甲烷收集起來加以利用,不僅有望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的現狀,甚至有望讓能源企業依靠這一手段獲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