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其中關于梯次利用方面,方案中提到“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充換電等領域安全梯次應用“。 據整理,我國梯次利用相關政策從最早的萌芽期、到后來的構想培育,以及今年來的逐步實行,共三大階段。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動力電池回收作為下半場,正成為新的產業風口。梯次利用作為電池全生命周期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除節能環保外,梯次利用還可以有效攤薄鋰電池使用成本,延長生命周期,提升其經濟性和綜合化利用。然而,在產業化的道路上,目前行業內梯次利用仍面臨以下諸多挑戰: 拆解重組及檢測技術尚不成熟 梯次利用首要面對的就是檢測問題,而為了確保梯次使用下的安全性,回收企業需要對其中每個電芯進行測試。此情況下,梯次利用成本上升,如測試設備、費用、時間、分析建模等。而基于現有的技術,并不能完全準確的預估電池剩余的壽命,這無疑又會增加后續使用的風險。 筆者認為,提升梯次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需要電池生產廠家和專業回收處理企業的深度綁定,如數據共享互通等。 應用場景方面尚不清晰 現階段梯次利用的下游應用場景主要是用于運行工況相對簡單,對電池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如低速電動車、電動摩托車等。同時,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在儲能、通信基站、備換點等領域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但實際應用還有待驗證。SMM認為,梯次利用的安全性,下游應用場景的認可度、接受度等方面,仍是參與該行業的玩家未來亟需解決的問題。
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業發展任重道遠。推廣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可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其使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巨大,在利用得當的前提下,可以創造很大的經濟價值。但該產業也面臨著經濟性、安全性等考驗,只有突破這兩大瓶頸,才能迎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