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2日舉行的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雖遇疫情散發、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高漲、電力供應緊張等多種困難影響,機械工業運行總體平穩,創新引領重大裝備國產化取得多項標志性成果,重大裝備國產化及重大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顯著進展。
全球首個并網發電的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發電,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93.4%;我國首套“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鉆機正式投入工業性試驗,中國成為極少數可以自主研制高端自動化鉆機的國家;中聯重科成功研制全球最大上回轉塔機……創新能力建設助推重大裝備國產化向縱深發展。
“創新體系建設有序推進、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底,掛牌運行和批準建設的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共計234家。其中重點實驗室110家,掛牌運行97家,正在建設13家;工程研究中心123家,掛牌運行113家,正在建設10家;掛牌運行創新中心1家。
2021年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可圈可點:東方電氣聯合中國華能研制的7兆瓦等級海上抗風型風電機組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關鍵部件研發、制造的核心技術;由沈鼓集團研制國內首臺套儲氣庫用離心壓縮機在黃草峽儲氣庫順利投產,標志著國內首臺儲氣庫注氣離心式壓縮機組一次性投運成功;由天津貝特爾流體控制閥門有限公司與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管理分公司聯合研制的大口徑軸流式調節閥完成鑒定并成功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主要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數字化改造助力行業制造能力提升。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機械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據陳斌介紹,特變電工國內首個輸配電行業重點打造的5G智慧工廠,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到營銷服務一體化的集成管控與決策體系,為我國輸變電裝備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借鑒的應用案例;一汽解放J7整車智能工廠落成,采用國際領先的制造裝備,融合解放先進工藝技術和精益生產思想,致力實現智能化、柔性化生產,其中新松公司機器人的應用實現了移動機器人技術對重卡總裝線各環節工藝的全流程覆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