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3日舉行的“2022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發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態勢及高質量發展建議》主旨報告,他表示,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網聯融合應用以及城市級規模化示范應用方面,衡陽已經有了很好的開頭。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發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態勢及高質量發展建議》主旨報告)
李克強院士在13日演講中提到,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戰,比如在示范應用層面,智能網聯融合應用不充分,城市級規模化示范探索不足等。具體來看,存在的問題包括:智能化、網聯化道路基礎設施改造緩慢;尚未組織起城市級大規模測試,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多限于港口、園區、礦山一些特定場景等。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在示范應用、產業協同發展等層面的一系列挑戰,李克強院士指出,應探索實踐適合本土屬性、本地需求的“中國方案”,具備“車路云一體化”的技術特征和三個條件——符合中國基礎設施標準,符合中國聯網運營標準,符合中國新體系架構汽車產品標準。
“車路云一體化”系統具備技術先進性和行業領先性。技術層面,傳統單車智能難以解決自動駕駛感知、決策等領域長尾問題,比如極端天氣下感知不準確、感知距離有限。在“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中,車輛能夠借助路端感知、邊緣計算設備實現更精準的感知以及決策。云端平臺在匯集了車端、路端信息后,能夠構成城市“交通大腦”,從而以城市頂層視角處理交通問題。
中國具備發展“車路云一體化”的良好土壤。李克強院士介紹,中國不僅有發達的電子信息通信等實體產業,也有非常活躍的互聯網產業,有交通的融合,有非常強有力的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有利于推進“車路云一體化”。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曾指出,我國應牢牢把握汽車產業變革趨勢,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重要戰略方向,堅持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并行發展路徑,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克強院士指出,未來云控基礎平臺具備諸多實際應用。包括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孿生、超視距感知以及感知邊緣的決策和計算等。
這些創新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性、打造更加智能的城市“大腦”。另外,云控基礎平臺能夠幫助智能駕駛車輛以更加節能的狀態行駛,提升交通效率,有助于節能減排。
自動駕駛公司蘑菇車聯打造的衡陽智慧交通項目是全國首個城市級自動駕駛項目。蘑菇車聯在衡陽同時推進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打造自動駕駛車隊以及依托云端的城市“交通大腦”,構建“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系統。“車路云一體化”可以理解為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的另一種說法,在一些官方描述中也被稱為“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并行發展路徑”。此外,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隊已在衡陽城市開放道路測試、試運行。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隊)
這一城市級智慧交通項目打破了現階段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一些局限。蘑菇車聯衡陽智慧交通項目可視為“中國方案”的實踐樣本。
(李克強院士與參會嘉賓探討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
借助“車路云一體化”系統,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實現在黑夜、暴雨等極端環境下的自動駕駛。伴隨著項目落地,蘑菇車聯與當地政府在標準制定和規范建立方面為產業做出有價值的探索,這將為未來更多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設及運營提供借鑒。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城市公共出行和公共服務車隊)
目前,衡陽智慧交通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項目設計總里程達200公里,一期道路智能化升級項目即將在今年上半年交付。依托“車路云一體化”系統,蘑菇車聯將持續提升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帶動自動駕駛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務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推進“無人化作業”,有效提高社會生產力,實現降本增效。
(李克強院士與蘑菇車聯副總裁鄧志偉現場交流,左一李克強院士,左二鄧志偉)
在論壇舉辦之際,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李克強院士等參會嘉賓調研了衡陽“車路云一體化”智慧交通項目,觀摩體驗蘑菇車聯的車路協同系統與AI云平臺,并乘坐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