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國氫能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速

作者: 2022年02月24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月10日發布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降低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用能成本,統籌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月10日發布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降低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用能成本,統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供應安全保障,探索建立氫能產供儲銷體系。對此,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氫能全產業鏈加速發展,但在制氫、儲運、加氫、應用等環節亟待進一步協同發展,同時氫在儲能、工業領域脫碳方面的潛力有待挖掘。

氫氣的危化品屬性是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制氫體量、儲運氫規模、加氫站建設等都因此面臨挑戰。雖然目前沒有文件明確將氫能正式納入國家能源體系,但業內呼吁從未停止。

PGO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周元表示,目前氫能產業面臨高昂的儲運成本和安全性等問題,只有將其正式納入能源體系,賦予其能源屬性,才能在管理方面獲得更大突破空間。

張家港氫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魏蔚認為,《意見》將氫能利用與天然氣、電力、石油等能源并列提及,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氫能在國家層面的管理正往能源方向轉變,已逐漸進入能源體系考量范圍。同時也表明,氫能在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

“越來越多國家層面的政策提及氫能,意味著國家對氫能產業更加認可,或將進一步支持該產業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研究員景春梅告訴記者。

隨著國內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氫能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氫氣產量呈持續增長之勢。行業預測顯示,2030年我國氫氣需求將達到3500萬噸,在終端能源系統中的占比將達到5%;到2050年,上述占比將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

“在‘雙碳’目標下,氫能將是重要的能源之一。我國雖是氫氣生產大國,但目前仍以灰氫為主。”周元稱,發展氫能應以實現規模化的碳減排為主要目標,綠氫是未來制氫端的重要發展方向。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此前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在國內已獲認可,隨著各地規劃布局和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電價走低將不斷降低電解水制氫成本。在碳排放和經濟性上,綠氫短期內可與化石能源制氫相比,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化石能源制氫規模縮小。

公開信息顯示,“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在綠氫部署規模、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等方面迎來大幅增長,新疆、內蒙古、河北等多省區均發布了可再生能源制氫政策并已落地相關項目,多家企業也紛紛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氫業務。

“以綠氫為方向,氫能產供儲銷體系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完善。不過,目前我國綠氫生產規模較小,儲運效率不高,需要在電解水制氫設備、液氫和氫氣管網儲運的布局力度、技術水平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魏蔚提醒。

除了擴大供氫規模外,挖掘氫在儲能、工業脫碳領域的潛力,也將提升氫能市場需求,擴大氫能產業應用規模,加速健全氫能產供儲銷體系。

根據國務院2021月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25%左右。魏蔚認為,從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勢頭看,單純依靠電網消納是不夠的,還需建立新的傳輸和消納體系。“以氫儲能與綠氫制備的方式進行可再生能源消納、供應,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景春梅也認為,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離不開儲能建設,目前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時間短且規模較小,而氫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跨季節、長周期、大規模儲能的最佳方式。

就氫能在工業脫碳領域的作用,景春梅舉例稱,煉鋼領域的還原劑可用綠氫替代焦炭,煤化工領域可用綠氫作為化工原料。“氫能在難以通過電氣化實現脫碳的工業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對于《意見》提出的探索輸氣管道摻氫運送、純氫管道輸送、液氫運輸等高效輸氫方式,上述專家表示,推進氫氣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對氫能產供儲銷體系的建立尤為關鍵,將為氫發揮儲能、脫碳作用提供重要支撐。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