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產生首枚金牌。在 2000 米混合團體接力 A 組決賽中,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組成的中國隊以 2 分 37 秒 348 的成績奪得冠軍。這是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的首金,同時也是該項目的冬奧首金。特別要提及的是,中國冬奧代表團的這枚沉甸甸的首金在首都體育館誕生!
首都體育館自 2018 年 11 月 16 日開始改造,到 2020 年 12 月 25 日正式竣工,歷經 1 年的壓力測試順利通過奧運場館達標監測后,如今以絕美姿態亮相冬奧,與全世界人民一起見證了冬奧會短道速滑首枚金牌的誕生。在這里,DIGI 想告訴大家的是,在首都體育館的升級改造中,威樂為場館內眾多的設施提供了完善的水泵解決方案。
首都體育館,建成于 1968 年,運行至今已有 53 年歷史。從 1971 年見證“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到 2008 年成為北京夏季奧運會排球主賽場,再到 2016 年入選“首批中國 20 世紀建筑遺產”名錄,首都體育館承載了我國體育的厚重底蘊,充滿著輝煌成就和歷史印記。本次北京冬奧會,經過全新改擴建的首都體育館承辦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個重要項目全部比賽,共計產生 14 枚金牌。
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項賽事,它們對冰面有不同的溫度和硬度要求,而且需要在兩小時內實現快速轉換。面對這樣的課題,設計團隊與奧組委制冰專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討論,最終在大型冰場的制冰系統上采用新型環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現了快速、均勻制冰。
通過先進的熱回收設施,將熱量再次用于比賽場館澆冰熱水、除濕機轉輪等方面,實現廢熱利用,大幅降低后期運營費用。在冰面溫度轉換上,熱水澆冰的同時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控制制冷機組輸出的制冷量,確保冰面快速轉換,使用的 CFD 模擬技術可以對場地溫濕度進行測算,確保賽時冰面達到奧運比賽要求。整個場館的制冷系統可根據冰面負荷調整壓縮機組開啟的數量,實現 0%-100% 無極能量調節,使機電系統達到最佳工況從而達到節約能耗的目的。
全球領先的水泵及水泵解決方案提供商威樂在北京冬奧會中大展身手,其中就包含了首都體育館的改擴建工程,威樂為首都體育館的不同子系統提供了卓越的水泵解決方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