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冬奧會的智能制造技術,你知道哪些?
目前,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在進行中,我們在為奧運健兒們呈現的精彩賽事歡呼的同時,不妨關注一下本屆冬奧會的智能制造技術。
綠色出行 氫燃料電池汽車驚艷全場
165L儲氫氣瓶組就能實現續航里程630公里,在零下25℃的嚴寒下均可實現正常行駛,這樣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你見過嗎?北京冬奧會大規模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大巴車代步、氫能無人機電力巡檢、氫能物流車配送設施……諸多氫能元素收獲了世界的關注與認可。
那么,北京冬奧會為什么會采用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了汽油車續航里程長,燃料補充快與電動車安靜、低速扭矩大等諸多優點,可以真正實現零排放,同時相比純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氫能源汽車不僅補能快,而且一罐氫的重量只有幾千克,比油箱和電池更小更輕,在長續航、大運力商用車,以及部分公共交通方面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
智慧餐廳 機器人不止會送餐
說起智慧餐廳,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機器人餐廳,機器人服務員代替人工服務員進行送餐。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送餐機器人是運用軌跡或傳感器行走,但遇到人流量多的情況時,送餐機器人往往會因既定路線上出現阻擋而無法處理。
與尋常所見的機器人餐廳不同,本屆冬奧會的智慧餐廳采用了全自動化技術,烹飪、盛飯、上菜等一系列操作都由機器人完成,中餐、西餐、快餐信手拈來。用餐者只需在柜臺下單,按號入座,便可以享受周到的服務。菜品做好后會通過餐廳上方的云軌系統和下菜機實現傳菜。
功能轉換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本屆冬奧會中作為冰壺比賽場地的 “冰立方”,是由 2008年奧運會作為跳水和游泳比賽場地的 “水立方 ”改造而成。冰壺是公認的對冰面質量要求極高的運動項目,對比賽環境中的各個因素都要求很高,冰面1攝氏度的溫差或者是1毫米的平整度偏差,都可能對比賽成績造成影響。最終,技術團隊通過支撐體系和移動式制冰系統,完成了 “水立方” 到“冰立方”的功能轉換。
視覺盛宴 巨屏顯示引人關注
2月4日舉辦的北京 2022 年冬奧會開幕式上,巨大的 LED 地面顯示系統吸引了眾多關注。
開幕式出現在地面上的那塊顯示屏,是由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構成,面積為10393㎡,包含超過4萬塊LED模塊。為了保證在如此大的畫面上達到完美融合并產生絢爛的色彩和畫面,采用了多個8K+級分辨率的畫面融合技術。
精準控溫 冰立方設計注重人性化
在冰立方館內,3個區域空間保持著3種不同的溫度。冰層表面,保持在零下8.7℃;高出冰面1.5米,控制在8℃-12℃之間;而觀眾席上,保持在16℃-20℃之間。這種人性化的溫度設計,既能確保冰壺比賽對冰面溫度的需求,同時又能照顧到坐在觀眾席上觀眾們的身體感受。
當然,本屆冬奧會的智能制造技術遠不止于此,水下火炬傳遞、直冷制冰技術、高鐵全程自動駕駛......可以說,本屆冬奧會無論是場館建設、賽事服務,還是觀賽體驗、裝備設計,處處都彰顯出“中國智造”的強大科技底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