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石油產業的對壘,一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以芳烴和PTA為例,這兩者不僅是紡織領域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大宗有機原料之一,既關乎著國人的衣食住行,更與國家能源安全直接掛鉤。
近年來,我國石化行業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政策性改革,“去”落后產能,“控”產業鏈庫存,“補”高端產能短板,“構”一體化結構體系,使我國石化行業產能結構、運作模式和運營方式的全方位優化調整,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面臨復雜多變的外部經營環境,我國民營企業恒力、浙江石化、盛虹煉化憑借全球領先的煉化一體化產能優勢和上下游完善一體的石化全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推動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民營煉化行業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會,再加上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加劇,煉化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愈發強烈。
國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全球技術工藝最復雜,加工流程最長,業務一體化程度最高,產業配套最齊的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在2019年5月19日投產后,又相繼投產150萬噸乙烯項目、250萬噸PTA-4項目、250萬噸PTA-5項目、135萬噸多功能高品質紡織新材料項目和惠州年產500萬噸PTA項目,全面向上下游拓展,優化產能,鞏固并擴大行業領先地位,推進公司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鏈條戰略布局,恒力成為中國首家擁有“原油—芳烴-PTA—聚酯—工業絲—紡織絲—工程塑料,具備戰略意義。
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至今,提升了中國以石油化工聚酯新材料到紡織的話語權,打破了國外對中國大宗原材料芳烴、PTA的壟斷。
可降解塑料現在很熱,也代表了未來塑料產品的趨勢。可降解塑料性能優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熱性能,應用領域廣泛。以可降解的農用薄膜為例,6個月可充分降解變成肥料。恒力石化投資200億年產93.3萬噸的項目,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
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投資至今,展現了強勁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噸油凈利區間達至400-500元左右,真正迎來了恒力的拐點、起點、大爆發點。
恒力從“一點油”到“一根絲”,如今又選擇新的騰飛方式,從“一塊煤”到“一匹布”的全產業布局。恒力在榆林(陜西)煤化一體化產業基地計劃投資1350億元,打造第七大生產基地。項目占地面積約32000畝,成為行業內首次實現煤炭制烯烴、芳烴到精細化工、PTA、聚酯、化纖和紡織新材料加工深度一體化融合的企業,打通又一條全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恒力發展模式更是與環保牢牢捆綁。比如長興島上投入數十億元,建立“軟硬兼施”的環保體系,全封閉綠色煤倉、脫硫脫硝、污水處理系統環保工程,以水資源循環利用,冷卻水不用淡水,還生產淡水的新模式,一年可以生產出1600立方米淡水,這是了不起的數字。
榮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化纖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從煉化、芳烴、烯烴到下游PTA、MEG及聚酯(CPET、含瓶片、薄膜)、滌綸絲(POY、FDY、DTY)完整產業鏈,2015年建成的中金石化芳烴項目具備2000萬噸規模。此外,公司與其他三家企業聯合在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打造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中一期2020年已全流程打通,二期工程140萬噸/年乙烯裝置開車成功。煉化一體化項目包括800萬噸/年對二甲苯,280萬噸/年乙烯,下游產品還包括環氧乙烷、乙二醇、全密度聚乙烯、苯乙烯、聚碳酸酯等。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規模為1600萬噸/年煉油,280萬噸/年芳烴、110萬/年乙烯,及下游衍生物,投資670億元。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MTO裝置240萬噸/年,單體規模位居全球前列,丙烯睛,MMA,EVA,EO及衍生物等裝置產能在行業內名列前茅,70萬噸/年丙烷脫氯裝置,2套26萬噸/年SAR裝置,計劃于2021年建成投產。
這三家民營石化企業,都是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都在超常規地發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為聚酯新材料和紡織業贏得了話語權,在民族工業振興的路上,一路領跑。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