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寶冰
自主工業軟件正在漸次釋放。這一次,是中國航天科工推出的產品數據管理、設計與仿真軟件等工業軟件成果。
2021年12月30日,以 “自立自強勇創新、強基鑄魂構生態”為主題的首屆國防科技工業軟件高峰論壇在云端舉辦,論壇的亮點之一,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布的一批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系列工業軟件。
新發布的云架構產品數據管理平臺、系統設計與仿真軟件、云雀協同研發平臺、工業物聯網邊緣云、健康管理云服務平臺系列工業軟件,能夠有效支撐航天飛行器、火箭、高鐵、飛機等工業領域重大
裝備的數據管理、設計仿真、協同研發、智能制造、產品維修保障等方面應用,形成一個覆蓋
裝備研制全過程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部分功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石泉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大力推動工業技術軟件化,將航天系統工程及航天專業技術優勢凝結為具有航天特色的工業軟件成果,與各界同仁在工業軟件技術、產品、應用、產業等各方面繼續深入合作,牽引國防科技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
國防科工成為工業軟件發展潤土
中國航天科工既是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也是中國工業信息化發展的領軍企業。從全球工業軟件發展歷程看,包括航空航天在內的國防科技工業可以說是工業軟件之母。
縱觀全球知名產品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從CAD、CAM到CAE等,無不烙上了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的深刻印記。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些行業具備復雜產品的“系統”級特征。
一般而言,復雜產品系統是指研發成本高、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單件或小批量定制化、集成度高的的大型產品、系統或基礎設施。如大型通訊系統、航空航天系統、船舶、電力網絡控制系統、高鐵、大型武器裝備等。
以一個飛機研發制造為例,從概念設計,到論證、詳細設計、數字樣機、仿真驗證等,涉及機、電、光、磁、聲、流體等,是一個研發成本高、規模大、多學科、技術復雜且技術含量高的大型產品。以此可以類推到其他復雜產品系統。
在這類復雜產品系統中,單單是研發,就涉及部門內部的單元工具應用,以及到設計仿真制造一體化的多部門、多工廠協同,是典型的全面協同的并行工程。而從產業鏈的角度,國防科技工業產業鏈涉足設計、制造、總裝集成等多個環節,涉及材料、零件、部件、分系統、系統等眾多領域。
因此,國防科技工業往往成為工業軟件尤其是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孵化、成長的極佳土壤。回顧世界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發展歷史,軍工行業對大型工業軟件的孵育和推進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航天科工此次發布的一批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系列工業軟件,可以說正是上述背景的深刻闡釋。當然,不僅僅是航天科工,在其他細分行業,近年來已相繼在結構、流體、數據管理、服務等領域推出了可進一步商用的工業軟件。
可以認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反映了工業軟件發展的快慢。一方面工業設備、生產工藝決定了工業軟件的發展程度;另一方面,工業軟件某種程度上又決定了工業的效率水平。與此同時,工業軟件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又是國防科技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主工業軟件進入發展黃金期
多年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迅猛。以兵器為例,經過多年的磨練,中國國防工業不僅具備了先進武器的研發能力,同時體系漸趨完善,絕大部分武器實現國產化,部分產品甚至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在這背后,體系化的工業軟件研制與應用功不可沒。
資料顯示,從 “十三五”開始,智慧院所和智能車間建設已成為國防科工行業的重要方向,不僅提高了軍工科研院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正向研發水平,更大幅提升國防科工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提高了軍工科研院所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效率,使我國軍工科研生產整體能力達到更高水平。
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時也深刻地改變著國防科工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和進程。國防科技工業正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升級,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的新型工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工業軟件尤其是大型工業軟件,是數字設計與制造的根基,是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正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大的短板之一。不僅如此,隨著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工業軟件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例如,隨著工業技術及管理思想的迭代更新,大型產品系統的復雜性迅速增長,不僅軟件開發密集度越來越突出,與其相關的運轉支撐環境也越來越復雜。這些都對復雜產品系統設計制造帶來了新問題。這種情況下,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 (MBSE,model-basedsystemsengineering)設計應運而生。
MBSE要求產品從需求階段開始即通過模型 (而非文檔)的不斷演化、迭代遞增驅動系統的研制,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系統設計、確認及驗證行為均由模型表達并由模型驅動,實現產品設計、工藝、制造、裝配、交付、服務全生命周期全三維建模和單一數據源。顯然,MBSE給自主工業軟件的成長帶來新的挑戰。
但是,從行業來看,航天科工工業知識自主化程度高,系統設計成熟,因此發揮航天科工的體系優勢,開放場景,推進生態合作,既符合工業軟件的成長軌跡,又是現實所需。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與發展,也為工業技術軟件化提供了另一個思路。
當前,在深入推進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的進程中,實現包括國防科技在內的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提升工業軟件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國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加速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也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切入點和“粘合劑”。發展自主工業軟件時不我待。
劉石泉指出, “未來,我們將在產業研用等多方向優勢互補、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覆蓋復雜產品全壽命周期的科研生產需求、符合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實際的完整工業軟件產品體系。”
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工業軟件的發展是繞不過的一道坎。但是,在政策支持和產業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預見,自主工業軟件正進入發展黃金期,未來將有更多“驚喜”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