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正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高地。
實施278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67個智能工廠和359個數字化車間。打造十大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服務企業 “上云”7.1萬余戶、連接設備150萬余臺……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工業互聯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我們通過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5.6%。”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介紹, “十四五”期間,發展將繼續運用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大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積極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培育一批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12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 《重慶市數字經濟 “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1~2025年)》 (以下簡稱 《發展規劃》),提出到2022年,集聚 “100+500+5000” (100家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帶動效應顯著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500家前沿領域高成長創新企業,5000家 “專特精尖”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數字經濟領域市場主體,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創建10個國家級數字經濟應用示范高地,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融合
《發展規劃》提出推進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5G、邊緣計算等技術,建設靈活、高效、穩定的企業內部網絡。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 (重慶)優勢,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速標識解析推廣應用。加快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面向行業、區域和特定技術領域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重慶分中心建設。建設工業互聯網態勢感知平臺,并接入 “國家—行業—企業”三級聯動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體系。
《發展規劃》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作為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
打造跨行業跨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汽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打造特色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建設企業級云平臺或產業鏈協同平臺。到2025年,培育10家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
加速國家 “星火·鏈網”超級節點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融合,推進各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到2025年,建成30個二級節點,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超過15億,形成 “1+N”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發展格局。
另外, 《發展規劃》還將工業數據匯聚作為數據聚集重點工程之一。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域分中心和行業分中心,實現重點行業的數據采集、匯聚及應用。推動工業數據分類分級和細分行業公共數據字典(CDD)建設,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數據確權機制。建設全市各行業供應鏈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與智慧園區、智能制造等平臺數據共享,打造全市工業大數據基礎數據庫。
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豐富
劉忠表示,重慶在未來5年的時間里,將推動建設汽車、電子、裝備等千百億級產業集群,如在汽車產業上,加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順應軟件定義汽車、芯片制造汽車、數據開發汽車等行業發展新趨勢,強化車輛控制軟件、車規級芯片等技術研發應用;在電子產業方面,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對于眾多巨頭在重慶布局工業互聯網,劉忠指出,這些工業互聯網平臺能落戶重慶,和重慶的工業發展和智能化建設有很大關系。
劉忠介紹,重慶是我國六大工業基地之一,擁有我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重慶還建成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上線二級節點17個、接入企業861家,服務西部8個省區市。如今,重慶已集聚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重慶分中心、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 (西南)、工業大數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
同時,重慶還初步形成兩江新區、南岸區、北碚區三大工業互聯網生態集聚區,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獲得工信部批復,成為繼長三角之后第二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具有足夠豐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這對工業互聯網企業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另外,重慶還通過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國智谷、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等載體,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數據資源向重點園區集聚。
眾多行業巨頭深耕重慶
今年7月19日,市政府發布 《重慶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下稱 《規劃》)。 《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將重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培育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五千億級汽車、三千億級裝備、六千億級材料、五千億級特色消費品、千億級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構筑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核心支撐,其中還將重點發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服務化延伸等方面。
去年6月,浪潮云洲在重慶成立了重慶云江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定位為 “一帶一路”工業互聯網總部、全球技術創新中心,致力于打造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高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與南岸區政府三方共同建立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是依托阿里云的技術優勢,為工業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易部署的工業各領域解決方案,并將解決方案云化沉淀到平臺上。
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負責人穆金剛表示,飛象將在重慶打造整個工業互聯網連接的產業鏈整合以及智能化的轉型,要用三年的時間幫助300家以上的企業接入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化賦能,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更多的傳統制造企業實現高速發展。
去年9月,吉利工業互聯網全球總部落戶重慶,經過近一年的沉積,打造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廣域銘島Geega吉利工業互聯網平臺。廣域銘島是全國首個脫胎于汽車行業并應用到全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具備強制造底蘊、多應用場景、全領域覆蓋三大核心競爭力。
此外,像華為、海爾、樹根等工業互聯網巨頭已相繼落戶重慶,布局工業互聯網。
近年來,重慶集聚近200家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第三方服務平臺47個,為7.1萬余戶本地企業提供了 “上云”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評選的15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有11家落戶重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