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安防巨頭海康威視不斷加碼能源工業,實現創新業務的多點開花。
當AI遇上礦山,海康威視如何助力煤炭、鋼鐵、化工等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領域,海康威視將在哪些方向進行重點研發與業務開拓?
12月6日,在 “2021(第三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舉辦期間,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海康威視”)能源事業部總經理王淑文接受了包括中國工業報在內的媒體記者采訪,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王淑文介紹,海康威視的成長有三個比較重要的階段,早年做單一產品,包含了大量的后端產品和前端產品;第二個階段,海康威視開始面向各行各業做解決方案;到了今天,海康威視結合AI能力、數智底座、數據孿生,面向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整體的方案。
“今天,我們為公共服務領域用戶、企事業用戶和中小企業用戶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底層的各類物聯網感知設備到智慧感知平臺,到數據應用平臺,再到上層的業務應用平臺,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硬件產品,去滿足不同場景、不同工藝流程的應用需求。”王淑文說。
海康威視作為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自2010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營收已從2010年的3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635億元,增長了近17倍。目前國內業務主要分為PBG、EBG和SMBG三個業務群。半年報數據顯示,受益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2021年1~6月,EBG業務團隊實現營收72.19億元,同比增長22.07%,正成為海康威視有力的增長曲線。傳統行業數字化與產業互聯化正在成為海康威視EBG業務驅動的核心要素。
“在我們服務的大量能源企業用戶當中,現階段,海康威視主要幫用戶做了四件事情。第一,智能巡檢和排查;第二,設備設施巡檢;第三,集中控制的應用;第四,數據孿生技術的應用。”王淑文表示。
據其介紹,海康威視可以通過物聯網設備結合AI能力做到大量隱患排查,包括環境隱患、設備設施隱患、安保管理隱患,以及消防隱患等。隱患智能排查系統由AI分析結合物聯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可對各類隱患進行實時智能感知與隱患排查。
在設備設施巡檢上,海康威視致力于利用可靠設備,在不增加大量維護和運營管理成本的基礎上,降低人員的工作強度,提升巡檢的效率。例如設備設施的智能巡檢結合遠程可視化管理,能有效地提升設備的利用率并降低約40%的巡檢成本。
在輔助集控應用上,海康威視通過視頻可視化技術與增強現實等技術相結合,解決遠程集控和操作的問題,讓管理者可看可知,可判可控,有效提升了整個操作的流暢度、順暢度和業務效率。
在數據孿生應用上,相較于傳統用三維建模方式構建的數據孿生,海康威視可通過多個鏡頭拼接的畫面,在上面疊加大量的物聯網數據、物聯網傳感器,包括MES信息或者SCADA信息等,通過視頻技術構建一個實時的數據孿生企業管理平臺。
“在電力、石油、化工、采掘冶煉等產業中,我們面對的都是重資產投資型企業。在生產過程管理中,對于場景全面感知的需求越來越強。一方面,海康威視基于工業場景對產品優化,通過提高設備可靠性來適配行業的應用。工業環境都比較復雜,有的現場高溫高亮,有的處于強腐蝕性環境,還有許多高粉塵的情況,都需要根據場景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另一方面,海康威視基于光的頻譜波段進行研發,從X光到毫米波雷達,形成了全棧光譜物聯能力。”王淑文表示。
當AI遇上礦山,海康威視如何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對此,王淑文坦言,數字化礦山是個非常大的話題,在這一龐大的系統中,海康威視主要聚焦三個層面:即多維的物聯感知、包括物聯底座、AI底座和數據底座的數智底座,以及海康威視智慧礦山平臺。
“結合AI工程化,我們認為低代碼引擎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手段,數字化轉型一定是由業務主導,價值驅動、快速迭代的,通過低代碼引擎支持業務部門的業務快速轉型落地,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一個必要保證。”王淑文說。
伴隨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大,海康威視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正愈加明顯。2016年,海康威視第一次將自身定位為 “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安防、可視化管理與大數據服務”。2017年,海康威視提出 AICloud架構 (方法論)。2019年,海康威視推出 “物信融合”的數據架構,表示將嘗試把物聯網的數據與信息網的數據進行融合應用。2020年,海康威視提出 “數智融合”理念,表示將 AI與感知大數據結合實現感知智能,將 AI與多維大數據結合實現認知智能。
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領域,2022年海康威視將有哪些規劃布局?對此,王淑文透露, “結合全棧光譜物聯能力,海康威視在多維感知設備的支撐下,將在行業持續深耕。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和方案幫助各行各業,通過物信融合,加快完成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