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發改委印發《山東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以加強省內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完善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提高管道運輸價格監管的科學性。
由此,山東成為繼國家發改委今年年中出臺《關于印發〈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暫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暫行)〉的通知》(下稱“兩個辦法”),確定實行“一區一價”、降低當期運價率,釋放改革紅利后,率先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的省份。
“可以說,此前的‘兩個辦法’為地方省級管網提供了探索天然氣管輸定價的方向。”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說,“但是目前山東的管網布局并不具有典型性,運價率如何核算、能否有效降低中間環節成本還不得而知,但通過嘗試和實踐以推動降低用氣本,就已經是邁出了重要一步。”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油氣體制改革的最終方向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實現“全國一張網”。不論是“兩個辦法”還是山東出臺的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政策,都是改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階段性成果,都在朝著最終實現“全國一張網”的方向摸索前進。
省內管輸定價有了“樣板”
受訪人士均表示,上述“兩個辦法”的出臺,是對“中間”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的里程碑式改革,也為省內管輸定價機制改革提供了基礎和“樣板”。
劉毅軍表示,“兩個辦法”的出臺構建了相對統一簡潔的運價結構,同一價區內天然氣管輸價格取決于運輸距離,便于結算。這也有利于市場主體自主選擇氣源和管輸路徑,促進資源流動和多元競爭市場的形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主要經歷了從‘一線一價’,到‘一企一率’再到‘一區一率’三個階段,國家管網集團運營的跨省管道由此前的13個定價率,大幅縮減為4個,從價格機制層面打破了不同運價率對管網運行的條線分割,適應‘全國一張網’的改革要求,有助于構建起相對統一的運價結構。”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說。
由此,管道用戶的關注點將集中在選取經濟可行的運輸路徑,推動國家管網集團加大管道建設投入,實現管道互聯互通。
“雖然‘兩個辦法’只適用于國家管網集團目前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但此次山東出臺的《辦法》也是參照‘兩個辦法’的相關原則制定的,明確了全省統一運價率,實際管輸費由統一運價率乘以不同運距來計算。”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說,“這將使國家管網集團管輸定價機制成為管輸行業價格‘樣板’,引導其他省份制定當地管輸價格管理辦法。”
收益分配待理順
劉毅軍表示,如果省內管網運輸價格得到有效監管,在天然氣出廠價格和上游供氣商售價不變的前提下,省內管輸環節因價格調整釋放的紅利將全部讓渡給下游用戶。“在跨省管輸定價機制調整、降低用戶購氣價格的基礎上,省內管網運輸價格降低能夠進一步減輕下游用戶的用氣成本。”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全國一張網”目標下,若跨省管網和省內管網合并,執行統一運價率,可能會因收益分配不合理造成分歧,同時,管轄權限的劃分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 比如,在‘兩個辦法’中,中東部價區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市場,該價區內存在多個管輸企業法人主體。原機制下,各公司都執行各自的管輸價格,執行統一運價率后,若某公司運價率較政策調整前顯著增加,營業收入也會因此增加,并獲得合理收益以外的超額收益;而其他運價率降低的管道公司的營業收入將不同程度降低,無法保證國家管網部分所屬企業在準許成本的基礎上獲得合理收益。‘兩個辦法’雖然可以保證價區準許總收入的穩定,但會造成價區內各企業間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導致交叉補貼。”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 跨省管道和省內管網價格不是一個量級。假設國家管網干線管輸費為0.2元/千立方米每公里,省內為2元/千立方米每公里,由于國家干線管道是大管徑,輸氣量很大,而省內管道管徑小,輸氣量也小,所以二者的輸氣量不一樣。因此,在同樣的收益率水平下,執行統一價格,干線就賺了,省內就虧了。所以,省內落實相關政策就會面臨不小的阻力。”該業內資深人士指出。
“省內管網相關監管部門可能‘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愿意做。若各省都出臺相適應的辦法,天然氣管輸價格不會比原來高,但也不會有明顯降幅。”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補充說。
設施開放和信息公開尤為重要
作為標桿價格的執行者,“兩個辦法”要求相關部門根據相關信息計算確定天然氣管道運輸具體價格表,并通過其門戶網站或指定平臺向社會公開。每年6月1日前,國家管網集團也應公開上一年度管道運輸收入、成本等相關信息。山東此次發布的《辦法》中也提到,省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和調整管道運輸價格,應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運價率、價格水平等相關信息;管道運輸企業應在每年6月1日前,通過企業門戶網站或指定的平臺公開收入、成本、價格以及所有入口與出口的名稱、距離等相關信息。
“其實2016年相關政策就提到要信息公開,各省當時也都出臺了相應政策,但省內管網價格沒有太多變化,一些省份只體現在增值稅稅率上,其他具體數據并不透明,很難驗證。”上述不愿具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天然氣市場必將進一步快速發展,更多市場主體將參與其中。運價率統一后,運輸距離將直接影響天然氣的輸送價格, 因而管道等輸配設施的公平開放和信息公開就顯得十分必要。建議通過專業調控平臺和管容交易平臺一體化運作,優化分配管輸容量,最大限度發揮管輸能力,降低管輸成本,提升市場效率,形成良性循環。
“理順長輸管道與區域管網的定價銜接也尤為重要。”劉毅軍說,在逐步實現“全國一張網”的過程中,跨省長輸管道與省內區域管網的連接與轉換增多,不同的輸氣路由和定價模式交互轉化,也對主管部門的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應堅持管網企業收入、成本等數據的公開與共享, 保證對其經濟評價的順利開展以及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準確性,從而積極推動天然氣管輸定價機制改革。”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補充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