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譚建榮:五大方法助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作者: 2021年12月22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國工業報余娜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在此次大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與數字轉型: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視頻演講。   譚建榮表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猛烈,需理清數字
■ 中國工業報 余 娜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在此次大會上發表了題為 《數字經濟與數字轉型: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視頻演講。
  譚建榮表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猛烈,需理清數字經濟的來龍去脈,即三大里程碑。數字經濟要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可通過 “智能制造+創新設計” “智能制造+工藝提升” “智能制造+強化質量”“智能制造+延伸服務” “智能制造+拓展市場”五大方法共同推進。
  
數字經濟的三大里程碑
  “最近幾年,制造企業普遍感到壓力很大、困難重重,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一是由批量化生產向定制化方向發展;二是由單一化產品向多品種方向發展;三是由過去周期很長到現在產品更新很快;四是過去很多企業生產的是大眾化產品,而現在市場追求的是高端化產品,恰恰是高端化的產品,很多企業研發能力不足、設計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足,制造能力同樣不足。”譚建榮分析。
  這一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發展很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四個顯著特征:第一,由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物聯網技術;第二,由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增強現實技術;第三,由網格計算技術發展到云計算技術;第四,由機器學習技術發展到深度學習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了幾個典型的綜合交叉領域,包括智能制造、混合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當前,我們需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譚建榮認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非常猛烈,需清晰數字經濟的來龍去脈,即三個里程碑事件。
  第一個里程碑:從第三次浪潮到大數據。1980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阿爾文·托夫勒教授寫了一本書 《第三次浪潮》。他認為,人類的第一次浪潮是農業社會。考古學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發現了七千年以前的稻種,說明中國人在七千年以前就掌握了水稻稻種的培育技術。人類的第二次浪潮是工業社會。工業社會是英國工業革命以后,以蒸汽機發明應用為標志,首先在紡織工業開始實現了新工業化革命。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因此,第三次浪潮是人類社會進入到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時代。
  早在40年前,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就將 “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大數據場、智能化生產及移動網絡三大技術將引發新的技術變革,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二個里程碑:從數字地球到數字經濟。數字地球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提出的一個與地理信息系統、網絡、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密切相關的概念。其核心是地球空間信息科學,以及遙感技術 (RS)、地理信息系統 (GIS)和全球定位系統 (GPS)等基本技術的集成。
  美國提出了 “數字地球”,中國馬上提出了 “數字中國”,浙江馬上提出了 “數字浙江”,杭州馬上提出了 “數字杭州”,西湖區馬上提出了 “數字西湖”,浙江大學馬上提出了 “數字校園”。浙江是這樣,遼寧也是這樣,全國各地都是這樣,從此數字化浪潮席卷中國,席卷全球。可喜的是在這一輪數字化浪潮中,中國沒有掉隊,還名列前茅。
  第三個里程碑:G20與數字經濟。數字經濟與數字化歷來是信息化革命中的關鍵詞。在各項新技術的融合助推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已成為全球共識,正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2016年在杭州隆重舉行的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二十個發達國家的領導們首次提出全球性的 《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2017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數字經濟,要 “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
  譚建榮同時指出,由于受到信息技術和經濟領域的梅特卡夫法則、摩爾定律和達維多定律這三大定律支配,數字經濟往往具有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等基本特征。
  
數字化轉型的五大方法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如何推動?專家如何引導?企業如何實施?這三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
  “我們要實行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實現數字化的產品,很多企業都渴望進行轉型,但怎么轉、如何轉、用哪些方法轉還是比較迷惑。”譚建榮說。結合自己的學習研究和企業應用,譚建榮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五大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 “智能制造+創新設計”。作為 “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一直是優勢產業。但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臨制造工藝粗陋、假貨橫行的困境。面對 “中國制造”逐漸呈現后勁不足的疲弱態勢,制造業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一過程中一定要以創新設計為牽引,因為離開了創新設計,智能制造會變成新一輪的產業擴大。我們要研發設計創新出新的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必須要將創新設計放在首位,用創新設計引領智能制造,使得企業不斷增強研發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
  第二個方法是 “智能制造+工藝提升”。很多智能制造用了機器人、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但是如果不與工藝結合起來,收到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智能制造做得好不好,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不能和行業產品制造的工藝深度融合起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利用人工智能、網絡化、數字化的手段,提升、優化、重組傳統工藝,將勞動密集型的工藝轉換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工藝。
  第三個方法是 “智能制造+強化質量”。通過智能制造強化產品質量。據統計,中國制造業256個門類當中出現了中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同類產品與發達國家的質量、可靠性、可用性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許多產品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此次數字化轉型,要通過智能制造強化質量。產品質量和企業每個員工、每個崗位、每個時代都息息相關,推廣智能制造,需要與6S管理、精益生產等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個方法是 “智能制造+延伸服務”。通過智能制造延伸服務,把制造業延伸到制造服務業,通過制造服務取得利潤。制造服務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高技術的服務,二是高附加值服務。只有通過這兩個 “高”,高技術和高附加值才能真正把制造業轉移到制造服務業上來。
  第五個方法是 “智能制造+拓展市場”。現在中央提出了內循環和外循環,兩個循環要高度融合,互相促進,不斷拓展市場,把中國的產品、技術、服務推廣到 “一帶一路”國家,推廣到歐美發達國家。既要拓展市場,也要把高質量、高技術的產品進行推廣。
  “通過以上五個方法,我們可以把傳統制造業轉型到數字化的制造、網絡化的制造、智能化的制造,從而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譚建榮說。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