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北京市計量院電磁所組織召開了5項地方校準規范的專家審定會。
2021年12月15日,北京市計量院電磁所組織召開了《光纖識別儀校準規范》(京津冀)、《智能電表遠程狀態評價風險篩查技術規范》、《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測量型天線校準規范》、《醫用加速器遠程監控計量技術規范》、《林格曼煙氣黑度監測設備校準規范》5項地方校準規范的專家審定會。
審定會邀請來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計量中心、中日友好醫院、北京長城計量技術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技術機構的20余位專家進行了線上評審。院質量部主任、電磁所相關負責同志一同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主起草人分別向專家匯報了5項地方校準規范的起草情況,專家組對起草組提交的編制說明、征求意見匯總表、規范報審稿、試驗報告和不確定評定報告等進行了逐一審定。與會專家組一致認為起草組提供的技術資料齊全、數據充分、方法科學,同意上述5項地方規范通過評審,建議起草組按照審定意見修改后呈送主管部門。
上述5項地方校準規范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對支撐計量事中事后監管、服務民生、提升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智能電表遠程狀態評價風險篩查技術規范》的制定,構建了一整套“風險評級+質量抽查+現場校驗+實驗室判定” 的智能電表計量技術體系,實現了電表計量管理方式從“隨機抽測到風險評級,從離線檢定到在線校驗”的轉變。提升了計量技術和監管的目的性、計劃性和合理性,對于改善能源服務質量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