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分會、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大學核電泵及裝置智能診斷運維聯合實驗室主辦,江蘇大學承辦的“第一屆核電泵及裝置智能診斷運維技術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主會場設在江蘇大學,有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核電站和泵制造廠共22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本次會議。
袁壽其在歡迎致辭中指出,通過分享我國核電泵及裝置領域內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聚焦核電泵及裝置方面的關鍵技術與卡脖子技術,探討與交流核電泵及裝置智能診斷運維領域行業的行業難題與解決方案,為核電發展建言獻策。除此之外,還建議每年定期舉行一次核電泵及裝置智能診斷運維技術論壇。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堵樹宏副總工程師致辭中指出:由于核電泵類型多、結構復雜及運行穩定性要求高,對核電站正常運行及事故后帶入安全狀態至關重要。但目前核電泵及裝置智能診斷與運維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希望從高校、研究單位、設計單位、制造單位及核電站的各領域學者專家共同努力,支持未來以智能化技術引領的核能新的發展,推動核電泵及裝置的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論壇上,來自我校流體中心、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中國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阿波羅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的專家學者作了精彩報告。
最后分別由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堵樹宏副總工程師和北京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宋建軍副院長做了總結性發言。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增進核電泵及裝置領域新思路、新想法,提升我國核電泵領域源頭創新能力,促進我國核電泵技術的協同創新,為我國核電泵領域的創新做出貢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