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 于成水 通訊員 左緒剛
優化營商環境是山東泰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 “頭號工程”,是泰安高新區重中之重的 “頭號任務”,紀檢監察機關如何深入破題?泰安高新區紀工委監工委深入落實泰安市紀委監委 “五項機制”工作部署,強化使命擔當,創新主動作為,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以 “紀企直通”小切口撬開監督服務大空間
在常人眼里,紀檢監察機關與民營企業交集不多,事實上民營企業對紀檢監察機關也有一定的思想顧慮,但營商環境是好是差、政府部門服務如何,民營企業體會最深,也最有發言權。沒有暢通的機制,遇到問題企業舉報無門,監督保障營商環境優化就成了空中樓閣。
泰安高新區紀工委監工委針對轄區內民營企業集中的實際,建立 “紀企直通車”,在深入調研摸底的基礎上,確定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50家企業作為直接聯系對象,這些企業既涉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涉及礦山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新型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既有規模較大的骨干領軍企業,也有科技型中小企業,既有投產運營企業,也有在建項目,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確定重點聯系對象后,通過 《致企業家朋友的一封信》公布 “紀企直通”聯系方式,直接受理企業的舉報投訴和反映,并為企業嚴格保密,給企業吃下定心丸,打消思想顧慮,讓政府服務部門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
“聽查治”一體化推進營商環境監督保障
對重點聯系的 “紀企直通”50家企業,泰安高新區紀工委監工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隊,逐一登門拜訪,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當面征求企業意見建議。
一是敞開大門 “聽”。除利用面向企業公開的受理舉報反映電話、電子郵箱、來信地址等渠道外,專門制定 《征求企業意見建議表》,登門拜訪企業征求意見,并為企業留出足夠時間深入思考,隨時受理反映,破除體制機制的壁壘。
二是亮明態度 “查”。堅持對損害營商環境問題 “零容忍”,擦亮眼睛,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重點查處服務企業中不擔當不盡責、推諉扯皮、辦事拖沓、讓企業多跑腿空跑腿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及吃拿卡要、向企業 “伸手”、違規實施涉企檢查、亂用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等問題,發揮震懾威力。
三是精準問責 “治”。堅持 “三個區分開來”,大膽容錯糾錯,對干部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出現的非主觀失誤、破解難題中的不規范做法等,原則上不予問責,對確需問責的,堅持厘清責任邊界,精準定性量紀,既讓干部 “不敢亂為”,又讓干部 “不能不為”,推動構建既 “親”又 “清”的新型政商關系。
用 “換位思考法”換企業信任聚監督合力
企業對紀檢監察機關充滿信任,才能愿講實話、敢講真話,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贏得企業信任,實現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最佳效果。
一是到位不越位。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是監督執紀問責,是監督的 “再監督”,而不是越俎代庖。泰安高新區紀工委監工委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對企業遇到的正常的辦事流程、辦事規定、協調事項等具體事宜,不過度介入,引導企業正常辦理,并監督提醒業務主管部門從快從優辦理,防止紀檢部門“包打天下”,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二是解憂不添亂。對受理的營商環境方面的問題舉報,在把握 “嚴查快處”主基調的同時,盡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認真落實上級紀檢監察機關關于涉企辦案的規定要求,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把影響降到最低。
三是長效換長治。堅持用戰略思維、長遠眼光,系統化推進營商環境提升。推動“紀企直通”長期化。作為一項機制固定下來,并根據工作實際和企業發展情況動態調整聯系對象。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對發現和查處的損害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公開通報曝光,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推動制度建設長效化。根據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業務主管部門發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其分析問題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用體制機制保障營商環境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