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公開表示,今年8月,液化天然氣(LNG)期貨正式獲得證監會立項批復,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上市工作。該消息一出即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天然氣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之一,近年來消費量快速增長,對外依存度已近45%。但由于缺乏能夠反映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的價格基準,我國天然氣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尤其是今年以來,在國際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國內天然氣價格也隨之大幅增長,整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天然氣產業鏈各主體的風險管理需求越來越強烈。在業內人士看來,LNG期貨上市是眾望所歸,未來將有助于形成我國的天然氣基準價格。
亟需真正反映供需關系的基準價格
據了解,目前國際LNG貿易的定價方式包括與國際油價掛鉤、與美國HenryHub價格指數掛鉤、與英國NBP價格指數掛鉤、與荷蘭TTF價格指數掛鉤以及與亞洲JKM現貨價格指數掛鉤。其中美國HenryHub價格指數和英國NBP價格指數發展較為成熟,成為影響力較大的天然氣定價基準,也是目前全球兩大天然氣期貨合約美國NYMEX天然氣期貨合約、ICE英國NBP天然氣期貨合約的定價基準。亞太地區的JKM現貨價格指數影響力則較小,更多受制于其他價格指數的波動。
“近幾年來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增長點,但天然氣交易平臺主要在歐洲和美國,亞太地區的交易平臺很匱乏。”國投安信天然氣期貨分析師李祖智對記者表示,“亞太地區JKM價格是很片面和被動的,波動非常大,受制于美國HenryHub價格指數的波動,消費國很難通過需求去影響價格。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更有影響力的亞太地區價格。”
具體到我國,李祖智表示:“如果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中國價格,對于亞太市場的反映也會比較準確。另外,國內現在天然氣需求增長很快,但氣源價格波動很大,對燃氣企業來說,是需要一個風險管理工具的。”
“我國現行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以政府管制為主,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仍需完善。雖然我國在上海和重慶建立了天然氣現貨交易中心,但仍缺乏明確定義的交易樞紐,故而無法定義交割地,且交易產品不能標準化,因而不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準價格指數,價格發現能力不足。中國的天然氣期貨可先行一步,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周邊地區天然氣市場供需關系的基準價格,推動我國油氣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面對天然氣產業越來越強烈的風險管理需求,加快推進LNG期貨的研發上市工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海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咨詢部能源化工負責人楊安表示。
價格大起大落暴露天然氣市場體系不健全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10.9%,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23.8%,其中LNG進口量同比增長27.8%,天然氣市場需求同比增長21.2%。
消費量和進口量都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天然氣市場價格也更多地受國際價格影響。
比如,今年以來,國際LNG價格持續走高,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而面對持續走高甚至翻番的天然氣價格,許多燃氣企業顯得較為被動。
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美國NYMEX天然氣期貨價格持續攀升,至9月初已漲至4.71美元/百萬英熱,累計上漲89.9%,超過2018年冬季上漲行情的高點。亞洲方面,截至9月初,JKM日韓液化天然氣掉期價格已漲至18.5美元/百萬英熱,累計上漲212.8%。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布的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顯示,8月份該指數最高點達138.13,相較于4月份最低的78.05,同比上漲近80%。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看來,LNG價格大起大落暴露出我國天然氣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我們現在LNG價格雖然已完全市場化,但并沒有一個統一的LNG基準價格,甚至沒有統一的區域性基準價格。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LNG期貨市場,LNG現貨市場點對點的供應有時會存在信息上的不對稱,導致某些時段價格很高。”
“現在現貨價格主要是由局部時間段的供需決定的,個別情況下,非供需因素也會起作用,在目前我們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價格飆漲,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郭焦鋒指出,“下一步我們建立期貨市場后,同時完善現貨市場,LNG價格才會更趨向于相對平穩。”
相關基礎設施需進一步開放和完善
基于當前的市場現狀,多位受訪者表示,目前市場對LNG期貨上市是非常歡迎的。
李祖智表示:“對于LNG期貨上市,市場整體都是非常歡迎的,尤其是中下游企業。國際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下,大型城燃企業采購能源的成本很不好控制。亞太地區現貨比較多,價格波動較大,并且存在亞洲溢價,如果有期貨的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風險。”
“隨著全球碳中和進程推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碳排放約束收緊、新能源發展提速和綠色金融發揮導向作用,傳統化石能源生命周期或將縮短,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中國需要更多的天然氣資源,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愈發重要。設立中國天然氣期貨市場,將有利于激發相關企業積極性,提升市場效率,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楊安說。
不過,在李祖智看來,若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目前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仍需進一步開放和完善。“美國和歐洲的天然氣期貨比較成熟,他們的期貨產品以交割點的價格為基準,但提氣的話不論在哪提都可以,只需加上管輸費就可以了。我國因為國家管網集團成立不久,市場化還沒有完全成熟,并且只打通了長輸管網,省級管網還沒打通。另外,我們的儲氣設施也不是很充足,不到年消費量的10%,不太能做到現買現提。這可能會給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帶來困難,打擊實體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