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中石化集團首套20萬噸/年重油裂解爐在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次開車投料成功,進入生產運營階段。該爐是中石化集團產能最大的重油裂解爐,是中韓石化110萬噸/年乙烯脫瓶頸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投運后將有效提升乙烯裝置產能。北京航天11所(北京航天石化技術裝備工程有限公司)4臺新型裂解氣閥(其中最大口徑達48″)作為裂解爐的核心設備運行狀況良好,為整套裝置的順利開車發揮重要保障作用。這是該型裂解氣閥首次在新建乙烯項目中成功運行,將為后續的推廣應用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裂解氣閥是裂解爐的關鍵設備之一,位于裂解爐出口,是通斷裂解爐與總管線的唯一屏障,其性能直接影響乙烯裂解生產的安全。長期以來,進口裂解氣閥在我國乙烯裝置中的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新建乙烯項目幾乎都采用進口產品。但進口閥門不僅價格高、服務慢,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40″以上大口徑閥門普遍存在開關困難、機械聯鎖卡滯、密封面拉傷等問題。如在非大修期間出現卡澀故障,需要多人采用手動方式經歷數小時操作閥門,費時費力。從多年使用情況看,除了拆解檢修,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解決方法,給用戶帶來很大困擾。為解決國內乙烯行業的這一瓶頸問題,北京航天11所利用在該產品上二十余年的研制經驗,采取了抗載荷閥體等多項技術創新,有效解決了大口徑閥門在惡劣工況下運行所產生的卡澀、結焦、密封效果不良等問題,提升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降低了乙烯生產風險。由于各項創新結構均采用模塊化設計,與用戶原有產品在重量、對接尺寸等方面保持一致,互換性強,在維修、替換、改擴建項目上優勢明顯;在新建設項目上,其整體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加突出。
北京航天11所新型裂解氣閥自2018年在鎮海煉化國產化改造項目中首次成功應用,并打破國外產品在48″裂解氣閥上的壟斷以來,經過不斷完善,市場快速拓展,實現了連云港衛星石化、中石油廣東石化、中石化海南煉化、三江化工等多個項目整裝置國產化,同時獲得多項專利,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在拓展行業應用和提升閥門性能方面具有很大潛力。該型閥門的應用,不僅為國內乙烯生產企業提供了更加穩定可靠的產品,省去了高額的進口費用,而且在提升我國能源化工核心裝置國產化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內外乙烯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北京航天11所新型裂解氣閥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