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武漢市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
大會以 “5G賦能 百業互聯 智領未來”為主題,設置了開幕式、主論壇、專題會議、現場會、成果發布、展覽展示等精彩的會議內容和互動環節。其中,由大會組委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協同產業各方共同舉辦的21場專題會議貫穿整個大會。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 “工業互聯網+產融合作”專題會議上專家提到,今年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規模預計突破4萬億元,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量和創新性居全球領先地位,成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力量。
“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是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關鍵驅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曉彤介紹,工業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5G應用創新加快推進,二者的疊加融合迸發出勃勃生機。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5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51%。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100個以上具有行業特色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鏈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超過7300萬臺;全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800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例,數量和創新性均屬于全球第一梯隊。
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建設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為產能合作提供了高效的對接渠道和堅實的數據保障。當前,大數據中心通過對接34家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企業超過240萬,匯聚各類數據超過3億條。
據 《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測定,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GDP比重呈現穩步增長趨勢,預計2021年上升至3.67%。張曉彤認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巨大,有望催生出新的龍頭企業,是投資的新藍海。
展會現場精彩紛呈
與首屆 “5G+工業互聯網大會”相比,今年設置了互動體驗專區,為非專業觀眾提供可視化、場景化、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參會者可在會場親身體驗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給生活和生產帶來的變革。
在9100平方米的展廳內,5G遠程機器人超聲診斷平臺、可跟隨人行走的小米仿生四足機器人、能讓服裝實現柔性生產的3D量體倉、可在高壓線上帶電作業機器人等一系列 “潮科技”一一亮相。中信科、長飛光纖、華為、浪潮、奇安信等企業展臺燈光閃爍,5G+鋼鐵、5G+電力、5G+水泥、5G+化工等一系列應用讓人眼花繚亂。
各類機器人成了展廳里耀眼的明星。在武漢庫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款5G遠程機器人超聲診斷平臺能讓基層衛生機構和偏遠地區的患者得到大醫院超聲專家的診斷。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醫生只需遠程操縱遙控手柄,機械臂末端的超聲探頭就可以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調節超聲設備參數,還能獲取患者超聲圖像進行醫學診斷。在檢查過程中,兩端視頻語音交流如同處在一個檢查室,猶如現場診治。
除了會干活的機器人,還有暖心的陪伴機器人。在小米展臺,一個名為 “鐵蛋”的Cy-berDog仿生四足機器人能聽從人的指令,并跟隨人行走。小米現場人員介紹, “鐵蛋”搭載了多個高精度環境感知系統,能向AI大腦實時傳輸信息,讓它可以感知圖像、光線、距離、速度、聲音等環境信息,還原更真實的生物反應。目前 “鐵蛋”尚屬一款居家陪伴型機器人,未來還將搭載5G模塊,變身 “導盲犬” “搜救犬” “無人區探險家”。
打造 “5G+工業互聯網”的湖北樣板
自去年舉辦首屆 “5G+工業互聯網大會”以來,湖北 “立”數字智造標桿,推動108家企業啟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引領湖北工業企業加 “數”轉型。虹信公司國內首條5G智能制造生產線、武漢花山港全國首例 “5G智慧港口”、武鋼華中首個5G智慧鋼廠示范項目、全球燈塔工廠富士康武漢工廠……在標桿企業的帶動下,全省上云工業企業已達3.8萬家,覆蓋面達到36.5%,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600余家,5G創新應用案例達到207個。
截至目前,全省入選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信部上云典型應用案例、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數量均在中部保持領先。
湖北省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截至今年11月12日,湖北頂級節點標識注冊量達到59.16億個,二級節點數量達到23個,相較去年底的11個實現翻倍增長。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 “星火·鏈網”國家級區塊鏈超級節點等網絡重器先后落戶湖北。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鋼大數據中心、宜昌三峽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襄陽云計算中心等一批數據中心相繼建成運營,全省數據中心超過80個,機架數14.5萬個,機架數量占中部六省總規模的38%,算力居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