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指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部署,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煉油、乙烯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特制定《石化化工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 年)》(下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煉油、乙烯等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并具體制定了十大重點任務。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國家首個面向煉化行業的、較為具體的碳排放行動指南,《行動方案》的發布正式拉開了煉化行業降碳大幕。
嚴禁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煉油項目
《行動方案》強調,要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推動200萬噸/年及以下煉油裝置、天然氣常壓間歇轉化工藝制合成氨、30萬噸/年及以下乙烯裝置淘汰退出,加大閑置產能、僵尸產能處置力度。
除了要求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外,在產能方面,《行動方案》還指出,嚴禁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常減壓、150萬噸/年以下催化裂化、100萬噸/年以下連續重整(含芳烴抽提)、150萬噸/年以下加氫裂化、80萬噸/年以下石腦油裂解制乙烯裝置,新建煉油項目實施產能減量置換。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看來,《行動方案》對于煉化產能的明確規定,非常重要且有力度。“我國煉油能力過剩的狀況已經延續好多年了,目前已過剩1億多噸。煉廠平均開工率基本在70%左右,與國際80%—85%的開工率相差較大,說明好多煉油能力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從這個角度看,淘汰落后煉油產能、嚴禁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煉油產能的政策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樣可以進一步優化煉能結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煉化產業真正走向‘減油增化’的大煉化一體化發展道路,對石油化工領域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導向,意義很大。”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仁金指出:“《行動方案》對于新上煉油、乙烯等項目都規定了較高的規模下限,這樣可以限制一些中、小項目的上馬。因為行業目前的產能本身就過剩,如果規模達不到,不光效益不行,而且單位排放、能耗相對來說也都會更大。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才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發力節能低碳技術升級改造
對新上產能做出嚴格規定的同時,《行動方案》重點提及,要引導企業做好節能低碳技術改造,建立企業裝置能效清單,并明確指出,到2025年,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應超過30%。
“目前來看,一些千萬噸級的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的能效水平已經比較高,單位能耗達到標桿水平,但稍小一些企業的能耗可能比大煉化高20%—40%不等。如果‘十四五’期間能把小煉油的發展勢頭抑制住,同時對現有企業實施節能技術升級改造,能效水平的目標還是可以達到的。”郭焦鋒說。
郭焦鋒表示:“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節能減排。煉化行業的很多環節都可以做節能改造,比如能量的循環利用、梯級利用,充分利用余煙、余熱和廢氣,以及不同裝置的按需用能、按需用電。此外,目前一些煉化企業正在由煤電改為燃氣發電或新能源發電,也是很好的嘗試。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手段,把碳配額市場化,讓企業意識到節能減排對節約綜合成本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動煉化企業用能結構的調整。”
“還可以嘗試能源合同管理,從管理的角度進行流程優化。不改變生產工藝,只通過對生產流程的改良,改變裝置的位置或流程,讓裝置之間的熱量、能量交換更充分,這樣也能實現節能。另外,煉化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也是節能降碳的重要手段。”孫仁金說。
碳排放監測與評價體系亟待建立
煉化行業節能降碳行動正式開啟,配套監督管理也必不可少。《行動方案》指出,要加大配套監督管理力度,加強源頭把控,建立煉油、乙烯等行業企業能耗和碳排放監測與評價體系,穩步推進企業能耗和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和評價工作。強化日常監管,建立健全通報批評、用能預警、約談問責等工作機制,完善重點行業節能降碳監管體系。
多位受訪者指出,碳排放核算體系、標準的建立和統一,是行業實現降碳目標的前提條件。目前來看,煉化行業的碳排放核算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從十多年前開始,重點煉化企業都是國家重點的節能減排考核對象,有一整套污染物監測的相關措施。但目前對碳排放的監測措施是沒有的,具體到煉化企業的碳排放核算標準也還沒有。”郭焦鋒表示,“現在污染物的監測應該實現在線實時監測,借此形成一個行業通用的數據,進行碳排放的方法學研究,形成不同類型煉化企業、不同裝置碳排放的核算標準,在這個基礎上用計算的方式來解決碳排放的監測問題。另外,也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孫仁金也表示:“具體到煉化行業全產業鏈,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標準還有待統一。煉化產業鏈比較長,裝置比較復雜,按照一個生命周期來看,如果一些標準不統一,將來進行碳排放核算,甚至后面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難度就很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