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務院下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方案》提到“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其中在能源領域以及技術研發方面有如下規劃:
大力發展新能源。
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互補調節的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探索深化地熱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
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
以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換熱器、工業鍋爐等設備為重點,全面提升能效標準。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
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
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為目標,優化園區空間布局,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組織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強化應用基礎研究。
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前沿科技項目,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深化應用基礎研究。積極研發先進核電技術,加強可控核聚變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
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集中力量開展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控制、大容量風電、高效光伏、大功率液化天然氣發動機、大容量儲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創新,加快碳纖維、氣凝膠、特種鋼材等基礎材料研發,補齊關鍵零部件、元器件、軟件等短板。推廣先進成熟綠色低碳技術,開展示范應用。建設全流程、集成化、規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推進熔鹽儲能供熱和發電示范應用。加快氫能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在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附件: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正文)
標簽:
相關資訊